西藏:以“三严三实”要求做好地震灾后重建工作

19.06.2015  11:02

    新华社拉萨6月18日电题: 西藏:以“三严三实”要求做好地震灾后重建工作

    新华社记者王军、许万虎

    “4·25”强震过去近两个月,西藏各级党委、政府把地震灾后重建作为践行“三严三实”的试金石,从群众利益出发,在严上要求,向实处发力,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全力做好灾后重建工作,保障群众生产生活。

     谋事实,一切从实际出发

    此次尼泊尔大地震,樟木是西藏灾情最重的地区之一。针对樟木口岸地质结构发生变化、山体移动、整体滑坡迹象明显的严峻情况,4月29日,自治区党委、政府果断决策,将樟木镇全部人员转移至拉孜、日喀则市区安置点。

    因重大自然灾害威胁而撤空一座城镇,在西藏是第一次,在世界地震史上也不多见。此次及时转移,使得在此后发生7.1、7.0级等余震中避免了人员伤亡。

    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中心、西藏地震灾害评估组对此表示高度肯定,认为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做出撤离樟木的决定是正确和及时的,其出发点和根本点都是以群众的生命财产为基础的。

    5月22日,首批70户群众代表在西藏日喀则市军分区部队护送下,从聂拉木县进入樟木镇开启财产转运工作,让这些撤离群众的财产有了着落。樟木镇镇长许蕾介绍,财产转移工作,转移的不单是财产,更把群众的心从焦虑转向安定,如今群众想得更多的是对未来生活的规划。

     用权严,阳光救灾不留死角

    地震发生后,中央调拨大量资金和物资,社会各界积极捐款捐物,为西藏抗震救灾提供了强大的财物保障。为确保廉洁救灾、阳光重建,西藏自治区纪委发出紧急通知,强调抗震救灾是当前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要以铁的纪律保证区党委关于抗震救灾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并特别提到对贪污、私分、截留、挪用抗震救灾款物的行为从严从重处理。

    西藏纪检监察部门迅速派出3个督导检查组赴各部门和受灾县及安置点开展监督检查,对工作人员履职情况、职责分工、抗震救灾资金、物资和药品调拨等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通过督导检查,未发现违纪违规问题。

    记者了解,下一步,西藏纪委将进一步加强对抗震救灾资金物资使用管理的监管,确保赈灾物资和资金专物专用、专款专用,确保让受灾群众尽快恢复生产、重建家园。

     创业实,科学重建切实际

    向实处发力,贴心服务让群众过得舒心,这是西藏各级党委、政府灾后重建工作的重点。

    为方便受灾群众日常生活,各部门工作人员在西藏地震灾区最大安置点——日喀则桑珠孜区安置点做了大量周到细致的工作。记者看到,这里水电路讯全部畅通,1200多顶帐篷整齐排列,食堂、超市等生活设施一应俱全,幼儿园、免费公交、医疗卫生、消防警务、通信保障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完善。

    此次地震造成西藏242座寺庙不同程度受损,2566名僧尼受灾。5月19日(藏历四月十五),西藏迎来传统宗教节日“萨嘎达瓦”,为满足并尊重僧俗信众的宗教需求,并为在地震中罹难人员祈福超度,当地政府在日喀则市郊安置点内专门安设帐篷用作临时佛堂,还专门设立素食食堂。对于想去日喀则扎什伦布寺等寺庙转经朝拜的群众,工作人员还特地安排免费公交车接送。

    樟木镇邦村新村转移群众加参说:“住在帐篷里,温饱不愁,政府想得很周到,就连做佛事活动的‘帐篷经堂’也给安排了。我们有信心重建家园。

    西藏还在所有集中安置点建立党支部,精心做好各项管理服务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开展职业培训等服务,广开就业门路,引导群众自力更生和生产自救。

    为做好灾后重建工作,西藏自治区已经派出3路工作组,奔赴四川汶川、芦山和青海玉树,积极学习借鉴兄弟省区震区恢复重建的成功经验,科学制定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