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两万多干部“拼”在基层 以好状态适应“新常态”
新华社拉萨2月26日电(记者薛文献、王守宝)春节是万家团圆的美好日子,然而,在广袤的西藏农牧区,2万多名驻村干部,坚守岗位,“拼”在基层,与各族农牧民群众共谋发展。
在万山纵横的藏东丁青县协雄乡协麦村,来自西藏人民广播电台的驻村工作队队长普穷和3位队友,从藏历新年初二起就着手进行“困难群众调查核实”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摸底调查”。
协麦村共有321户、2150人,下辖21个自然村,群众居住极其分散。普穷说,在调查中,我们切身感受到群众还不富裕,加快发展的任务还很繁重,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当干部的就要有好状态。
西藏作为我国最大的集中连片贫困区域,为加快农牧区发展,确保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从2011年10月起至今,先后有4批、8万多名干部进驻全区5464个村(居),加强基层组织、寻找致富门路、办实事解难事,着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以干部作风的切实转变凝聚起稳定和发展的力量。
在藏南谷地错那县库局乡库局村,驻村工作队4位队员与当地群众一起唱藏歌、跳锅庄,互相拜年敬酒。队长次仁告诉记者,他的父母在乃东县,妻子在错那县,一家人在3个地方过新年。那几天,次仁一直在想着节后的工作:开展劳动技能培训,完善村规民约,争取资金启动奶渣生产厂建设。
在藏北安多县措玛乡,驻村干部次仁央金带领工作队员走村入户,访贫问苦,照顾安排80岁“穷亲戚”岗措的新年生活。次仁央金说:“过年,村里好多长年在外打工的人回家了,可以更广泛地听民声聚民智,共商改革发展大计。”
次仁央金先后在措玛乡措亚玛村、龙那村、古瓦曲美村驻村并任队长,一驻就是3年。她组织群众成立扶贫合作社,盈利后为全村群众购买电视机和接收器;组织成立农牧民脱贫施工队,帮助27人实现就业,人均年增收1万元以上;争取资金90多万元,修建自然村村道和多座人畜简易桥,解决了群众的燃眉之急。
大规模的干部驻村工作密切了党同群众的血肉联系,切实转变了干部作风。去年,在自治区人民检察院那曲分院驻村工作队进行轮换的时候,那曲地区比如县白嘎乡达钦村给上级递交了一份按有每位村民手印的申请书:“工作队对待我们像亲人一样,我们也把他们当成了自家人”,“请求延长这批工作队的驻村期限,请他们再辛苦一下”,道出了普通群众的心声。
据不完全统计,全区前三批驻村工作队共帮助驻在村(居)落实民生项目4300多个,落实资金55.64亿元;开展实用技能培训14.16万人次,组织劳务输出126万多人次,增加现金收入15亿多元;发展集体经济实体、建立合作经济组织13.88万个。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5022元增加到7743元,年均增长15.53%。(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