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效应!外媒称叙利亚内战的“翅膀”搅动世界
参考消息网12月30日报道 日本《日本时报》12月27日刊登一篇社论,题为《2015年,叙利亚与蝴蝶效应》,全文编译如下:
无论从哪个角度评估世界大国,叙利亚都不会上榜。该国人口仅有1700万,排在全球第54位;该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大约是650亿美元,据估计该国75%的人口都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叙利亚期望自己成为一个地区大国(有强大军事实力支持的一个抱负),但是该国的影响力一直仅仅停留在本土和周边一些地区。
但是在2015年,叙利亚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比自己规模大得多的作用,掀起了“蝴蝶效应”——即一只蝴蝶在北京扇动自己的翅膀,会引起纽约的暴风雨。叙利亚局势动荡的影响波及全球,搅动了世界另一边国家的政坛。
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在继续一场日益残酷的内战,这造成的结果可想而知。该国大约650万人背井离乡,约440万难民涌入其他国家——63.3万人去了黎巴嫩,这些人占黎巴嫩本国人口约四分之一,还有107万人去了约旦,这一数字占约旦人口的10%左右——国内基础设施遭破坏,国际援救组织的工作受到影响,邻国面临局势不稳定的威胁。这也令一些民族(土耳其的库尔德人与叙利亚库尔德人)抛开国界,找到共同的事业。
但是,没人预料到叙利亚局势动荡产生的难民潮会如此大量地涌向欧洲,这些难民可能造成欧洲一体化以来最大的威胁。中欧和东欧的各国政府开始反对接收难民,警告说中东难民的大量涌入是对本国传统的基督教社会的一大威胁。
这种威胁还会变成现实中的危险:恐怖分子会把他们伪装成难民跑到西方国家,接近他们要袭击的目标,这种担心在11月的巴黎恐怖事件中变成现实。人们普遍忽略了这些袭击者其实是欧洲公民而非新的难民这一点。为防止恐怖袭击再次发生,各国赶紧关闭边境。申根协议建立一个欧盟各国之间不需要签证就可自由通行的体系,这是欧洲一体化最重要且最显而易见的一个标志,但是现在申根协议正被人们讨论,可能其真的会暂停几年。英国是否留在欧盟也很难说,英国首相戴维·卡梅伦已经表示,将在2017年底前就此问题进行全民公决。
恐怖主义带来的危险助长了欧洲和其他地方的民粹主义,使之越来越高涨。这引起了西方世界的政治讨论(对国家安全的担忧超过了对经济状况的担心),让一些右翼政党崛起,比如法国的国民阵线和参加美国总统竞选的唐纳德·特朗普。目前的担心是国家政治方面的讨论和现有政党的表现表明他们越来越无法控制这些讨论引发的煽动效果。
从外交政策来看,叙利亚内战使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普京找到了他一直梦寐以求的让俄罗斯翻身的机会。他武力介入了叙利亚内战——理论上,“伊斯兰国”是他的主要攻击目标,但是反对阿萨德的武装好像成了俄罗斯轰炸的焦点——他借此机会让世界其他领导人“忘记”克里米亚和乌克兰。
如果说叙利亚冲突加强了普京的地位,那美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的地位则受到削弱。他称叙利亚使用化学武器是红线,不能越过,但是当这种事情发生时他又毫无作为,这对他的负面影响持续至,而且会一直成为他软弱且不可信的证据。奥巴马政府没能战胜“伊斯兰国”就是他未能意识到和应对正在不断增强的恐怖主义威胁的一大“证据”,仅仅在一年之前,奥巴马还曾错误地讽刺“伊斯兰国”只是“青年队”(指水平不高——本网注)。
最后,叙利亚的局势还对中东地区产生影响。叙利亚内战已经成为该地区各国的代理人战争。伊朗和沙特相互较量,用各自的代理人来扩展政治和宗教影响力。战场不仅在叙利亚,伊拉克也受到影响,无能的伊拉克政府没法让所有公民忠于自己,这使很多被疏远的逊尼派穆斯林加入了“伊斯兰国”的队伍。
“伊斯兰国”声称建立一个伊斯兰王国只是它推翻现有的中东秩序的第一步。它的领地在不断扩张,领土面积非常重要,但是这仅仅该组织的任务之一。该组织鼓动全世界的穆斯林来袭击非穆斯林的目标,企图引发对人类文明的真正冲击。“伊斯兰国”给人们带来的恐惧以及人们的过度反应正是这个军事组织所希望的——这无异于一场有信仰的人和没有信仰的人之间的末日大战。
“中东”这个词最先是英国外交部使用的,他们认为从全球来看,该地区位于英国和远东之间。2015年证明,这种说法应该改变,中东是全世界的中心。(编译/李伟杰)
俄罗斯在叙利亚战场测试使用了功能强大的苏-30SM多用途战斗机(美国《星条旗报》网站)
(责编: 王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