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芝撤地设市 迎发展好机遇

25.07.2015  14:43


林芝村里的健身设施

   中国西藏网 讯  今年3月19日,国务院下发《关于同意西藏自治区撤销林芝地区设立地级林芝市的批复》,正式批复林芝地区撤地设市、林芝县撤县设区。林芝地委委员、行署常务副专员赵树明表示,撤地设市,实行市管县,对于完善和增强政府宏观决策、管理、调控功能,优化区域经济布局,加快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林芝,这个以藏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地区,历经几次建立、撤销等重大演变。在党中央、国务院亲切关怀和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特别是广东、福建两省人民大力援助下,林芝地区经济社会呈现跨越式发展强劲势头,各项事业走在了全区前列。

  城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2014年,林芝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0.69亿元,比1986年增长725.1倍;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7.58亿元,比1986年增长209.6倍。八一镇城区与1986年相比,面积扩大10倍,达到11.7平方公里。95%以上的农牧民住上了安全适用新房。全地区公路总里程达5482公里,乡镇公路通达率达96.3%、通畅率达81.5%,行政村公路通达率达95.7%、通畅率达46.4%。林芝机场开通6条区内外航线,年旅客吞吐量达31.5万人次。行政村通电率、安全饮水率均达100%,通讯覆盖率达93%,乡镇通邮率达100%,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97.6%和97.8%。

  特色产业不断升级

  旅游业迅猛发展,2014年接待游客278.36万人次、实现收入25.88亿元。景区建设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林芝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通过评审,A级景区集群建设和巴松措、大峡谷入口处5A级景区创建工作启动,现有4A级景区4个,3A级景区3个。

特色农牧业健康发展。截止2014年底,累计种植优质水果7.2万亩、核桃9.9万亩、蔬菜2.52万亩、茶叶5800亩,养殖藏香猪30.5万头;林芝灵芝、林芝天麻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名录,“林芝春绿”“朗县核桃”列入农业部名特优产品目录。

  藏医药业持续发展。藏医院制剂中心获国家GPP认证,完成制剂研发60种,生产藏药6.3吨。“藏天安”“藏天康”“高原舒”等成功申报国家保健食品批号。编制完成藏医藏药业发展规划。

  文化产业稳步发展。《寻找?香巴拉》实现常态化演出并列入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重点项目。启动传统工艺文化传承与发展综合项目,成立天上文化创意有限公司,研发设计非遗文化产品200多种。


鲜花盛开的林芝 图片来源网络

  民生改善明显提高

  教育事业优先发展。截至2014年底,全地区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18所,在校生38443人,适龄儿童入学率、初中毛入学率、高中阶段学生入学率分别达到99.8%、98.77%、85%。林芝加强地区职校和各县职教中心建设,重点抓好地区职业技术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制定出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实施意见,实现了地区有图书馆、群艺馆、博物馆,县有综合文化活动中心、乡镇有综合文化站目标,农牧民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2408平方米。每年举办桃花节、雅鲁藏布生态文化旅游节等地、县、乡、村民俗节庆活动60余场次,参与人数达30余万人次。

  卫生计生事业快速发展。以免费医疗为基础的农牧区医疗制度全面落实,农牧民免费医疗补助标准提高到380元/人,农牧区医疗制度覆盖率达100%。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城乡居民免费体检、白内障患者和先天性心脏病儿童免费医疗救治工作有效开展,群众健康水平 明显提高,人均期望寿命达到69岁。

  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五大类八大险种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总参保人数达10983人;林芝今年将实现有意愿集中供养 “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100%目标;积极扩大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2%以内;进一步做好灾害应急救助工作,建立了以地区库为中心、6县库为骨架、32个易灾乡镇库为脉络的救灾物资储备网络。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国企职工、低收入群体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

  生态保护稳步推进

  林芝已建立雅鲁藏布大峡谷、察隅慈巴沟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工布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巴松措、色季拉、比日神山3个国家森林公园,雅尼、嘎朗、朱拉3个国家湿地公园,受保护森林面积389万公顷,控制线内51%的林地纳入保护范围。国家级生态地区创建工作进展顺利,已有28个生态乡(镇)、305个生态村获自治区命名。大力实施重点区域生态公益林建设、退耕还林、防沙治沙、森林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等工程,已有2752.2万亩重点公益林和1709.7万亩地方公益林纳入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范围。

(责编:范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