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没有远方 有爱就是故乡”——深圳援藏干部王建文情洒边疆记事
新华社拉萨1月21日电题:“天下没有远方 有爱就是故乡”——深圳援藏干部王建文情洒边疆记事
新华社记者罗布次仁、张京品
在上察隅镇翠村,91岁的次旦平措(中)向王建文(左)竖起大拇指(2014年7月18日摄)。次旦平措的孙女强巴卓玛遭遇车祸致右膝粉碎性骨折,察隅工作组筹措资金,成功让她重新站了起来。他六次往返怒江河畔的贫困村,完成大山深处贫困人口的脱贫梦想。他把藏族孤儿当亲子,送独子到西藏守边卫国。他视建设边疆为崇高使命,探索“治边稳藏”新路径,实现援藏工作的新突破。他就是广东省深圳市第七批援藏干部王建文。2013年7月,44岁的王建文自愿报名,作为第七批援藏干部担任察隅县广东省援藏工作组组长、县委常务副书记。两年多来,王建文深入基层、情系民众、实绩援藏的工作精神,赢得受援市县干部群众的广泛好评。新华社发(陈美寿摄)
他六次往返怒江河畔的贫困村,完成大山深处贫困人口的脱贫梦想。他把藏族孤儿当亲子,送独子到西藏守边卫国。他视建设边疆为崇高使命,探索“治边稳藏”新路径,实现援藏工作的新突破。
他就是广东省深圳市第七批援藏干部王建文。两年多来,王建文深入基层、情系民众、实绩援藏的工作精神,赢得受援市县干部群众的广泛好评。
过悬崖 走山村 访贫问苦
察隅县地处西藏边陲,位于林芝市东部,南与缅甸和印度接壤。按照中央统一部署,从1995年开始,广东对口援建林芝市,深圳则从2010年开始负责对口支援察隅县。
2013年7月,44岁的王建文自愿报名,作为第七批援藏干部担任察隅县广东省援藏工作组组长、县委常务副书记。从改革开放最前沿的深圳经济特区来到封闭落后的雪域边陲,王建文不断深入偏远山村,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
古拉乡是察隅县最偏远、自然条件最恶劣的贫困乡,全乡每年有6个月左右被大雪封山。入藏两年多来,王建文带领援藏干部到这里就有六趟。
2014年11月,王建文深入古拉乡察空、目本、格巴三个不通公路的村,调查群众生存状况。从乡政府到三个村,多数路段须穿行怒江山崖上的便道,行走在不到一米宽的“路”上,要踩着流沙慢慢前行,大风吹来,还要小心山上飞来的滚石。
目本村“挂”在怒江山脚,长满石头的地要种出庄稼,要从怒江边背土驮水。目本村人均收入不到2300元,解放后还没有出过一名大学生和干部。村民的住房低矮昏暗。王建文亲身感受群众艰苦贫困的生活状况,心情沉重。
夜晚,王建文挤住村主任恰珠家,木楼下牛羊不断叫唤,微风带着尘土、夹杂着牛粪味不时吹来,身上跳蚤不断蹿动,他感到整村搬迁刻不容缓。
6天,100多公里,每天步行近十个小时的山路,走访群众70余户,调研组多数人的脚上都起了泡。王建文的脚趾甲还掉了一个,至今没有长好。
“百姓的期盼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援藏干部要善于发现群众的困难和问题。”王建文经常这样要求援藏干部,并以身作则。
下察隅镇群众现金收入以采挖药材为主,但由于村后野人沟便桥被冲垮,老人妇女不敢上山。
村委会党支部书记金夏告诉记者,2014年王书记实地勘察后帮村里修建桥梁、增设护栏,2015年全村采挖贝母、虫草等药材收入户均增收1500多元。
两年多来,察隅所有乡镇,70%以上的村庄,以及全县所有边防连队驻地,都留下了王建文的足迹。
天下没有远方,有爱就是故乡。正是对边陲人民强烈的感情,察隅从此在王建文的生命中难以割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