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问无电人口用电:让最后那些人通电为何这么难?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力争让最后20多万无电人口都能用上电。国家能源局24日宣布,随着青海省最后3.98万无电人口通电,我国全面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
无电人口通电,为何这么难?如何保障供电稳定性?会不会重返无电状态?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人就此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采访。
一问:让最后那些无电人口通电,为何这么难?
答:自从本世纪初以来,随着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的持续开展,通过电网延伸方式,到2012年累计为3800多万无电人口通了电。截至2012年底,我国还有273万无电人口,分布在新疆、四川、西藏、青海、甘肃、内蒙古等地区。这些地区基本都是偏远贫困民族地区,地理气候等自然条件恶劣、居住分散,距离大电网较远,交通条件差,工程建设非常困难。
突出困难还包括:一是物资设备运输困难,部分无电地区不通公路或公路条件较差,运输靠牦牛运、马帮驮、人肩扛,施工条件异常艰苦。二是无电地区冰冻期长,造成年均施工周期不到半年,有效施工周期短,给施工的组织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是无电地区工程技术力量普遍比较薄弱,需从内地抽调人手支援工程建设。另外,西藏和四川、甘肃、青海藏区等高寒缺氧带来的施工困难和人员安全问题也是较为突出的困难。
二问:面对困难,为了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我国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为使这273万无电人口用上电,国家能源局采取了多方面措施:一是开展无电状况调查,逐县逐乡逐村摸清了无电情况,编制了《全面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3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二是协调大型企业开展援助,提高项目建设管理水平。三是落实了建设资金及相关保障措施,落实了电网延伸和光伏独立供电工程建设资金。四是积极督促工程进展,及时协调解决问题,确保按时完成任务。
同时,考虑到无电人口地区地广人稀,电网工程投资大、回收周期长、运维成本高,国家对无电地区电力建设电网延伸工程安排了中央资本金,降低电网企业投资压力。
此外,对于由于自然条件限制和技术等原因暂时无法通过电网延伸通电的无电人口,国家能源局协调了大型发电企业,以援建形式建设光伏独立供电工程为无电人口通电。国家通过“金太阳工程”给予光伏独立供电项目70%的投资补贴。光伏独立供电项目后续运行维护费用纳入国家可再生能源基金。
三问:无电人口通电后,如何保障供电稳定?
答:目前,由电网延伸供电的,能够满足当地农牧民的用电需求。由于新通电地区普遍处在大电网的末端,线路路径长,运行维护难度大,电网公司都制定了相应的运行维护措施,不断加强保障清理和设备巡检工作,全面做好灾害天气的预防工作,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
由光伏独立系统供电的,只要不出现长期阴雨天气,基本能满足当地农牧民照明、看电视、打酥油等基本用电需求。负责运行维护项目法人也基本建立了故障报修制度和定期巡查制度,确保持续可靠供电。
四问:还会不会有新增无电人口,如何避免重返无电状态?
答:3年行动计划完成后,还有可能由于移民搬迁、分户等原因出现暂时性未供上电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工程完成后由于移民搬迁、分户等原因新出现的暂时性无电问题,由地方政府负责,督促相关电网企业解决和确保可靠供电。
为确保长期可靠供电,避免重返无电现象的出现,由电网供电的,应纳入电网企业统一管理,按统一标准做好运行维护工作;由光伏独立供电的,由各省区负责运行维护的项目法人负责建立运行维护基地和服务网络,承担长期运行维护责任。国家能源局正在建设光伏独立供电工程监测系统,将持续跟踪光伏独立供电工程长期供电情况。
(责编: 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