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点燃创新强大引擎

11.10.2019  10:21

              ——西藏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科技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打开未来之门的钥匙。

    西藏自治区青稞良种覆盖率达到90%,“藏青2000”“喜玛拉22号”种植面积达到百万亩以上;推广填补西藏医疗卫生空白新技术398项和常见高原病、地方多发病治疗方法132种,支撑健康西藏建设;全区建成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37家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这是西藏持续推进科技创新、科研成果层出不穷的一个缩影,也是几十年来西藏科技创新的厚积薄发,更是几十年来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所释放出的活力。最新数据显示,西藏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3%,农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49%。

    构建“四梁八柱”改革思路

    20世纪80年代以来,自治区按照“稳住一头,放开一片”的原则,对西藏科技体制机制进行了较全面系统的改革。开展科研机构内部运行机制改革,推动实行所长负责制和人员聘(任)用制;促进分配制度改革,探索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开展科技拨款制度改革,增加多渠道、多层次科技投入,逐步扩大科研经费有偿使用范围;加强科技立法和执行工作,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奖励政策和激励机制。逐步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科技自身发展规律,科技与经济密切结合的科技管理模式。

    近年来,自治区进一步加快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步伐,着力推进科技计划、科研经费、科技报告、科技奖励、创新平台、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等管理制度改革和机制创新,取得明显成效。

    修订《西藏自治区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设立厅市、厅企、厅校、厅院联合基金,修订《西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办法》,修订《西藏自治区科技特派员管理办法》等,引导各方资金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着力破除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的体制机制障碍,不断完善科技创新政策服务体系,逐步形成了符合西藏实际、具有高原特色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22项科技体制改革任务,已完成21项,正在推进的1项也已达到时序要求,争取尽快完成。完成《西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办法》修订立法工作”。自治区科技厅相关负责人介绍。

    科技创新成为发展引擎

      6月25日,由自治区生产力促进中心和拉萨市科技局联合主办的拉萨市科技创新券首发仪式暨科技型企业培训会举行。据拉萨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拟发放科技创新券1000张,科技型企业领到创新券后,可用创新券向认定的创新券服务机构购买服务。同一企业或创业者一次性申领并使用创新券不超过1万元,年度最高不超过2万元。

    为帮助广大科技型企业和团队更好地创新创业,西藏出台了各类优惠政策,多形式推进科技创新,大力推进发布实施《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三年行动计划》,力争通过实施平台建设、试点孵化、人才激活、环境优化、资金支撑工程,将西藏建成全域覆盖、功能完善、特色突出、示范带动作用强的创新创业示范区。拉萨高新区成功入选全国“双创”示范基地,拉萨市获批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示范城市。

    在多种力量作用下,西藏一批高新技术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特色经济也迅速崛起成为全区经济中最具活力和潜力的亮点。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84家,科技企业孵化器达到11家。

    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西藏科技整体研发能力进一步增强,成果转化应用率不断提升。改革开放以来,全区累计完成国家及自治区重点科技项目4421项,52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表彰,5人获何梁何利基金奖。

    “为加快培育发展西藏科技型企业,推动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研究起草了《关于培育发展科技型企业行动方案》,积极落实以市场为导向绿色技术创新体系,为科技型企业的健康‘保驾护航’。”自治区科技厅有关负责人介绍。

    创新人才队伍逐步壮大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也是创新活动中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因素。要把科技创新搞上去,就必须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

    青藏之子孙鸿烈、中国现代冰川之父施雅风、中国黄土之父刘东生、藏族院士多吉……青藏高原研究涌现出63位院士以及一大批优秀的科技工作者。

    一直以来,西藏坚持把培养高水平科技人才队伍作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积极推进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三区”人才支持计划、科技特派员等,培养重点领域创新团队、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和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初步形成了由首席科学家、学科带头人、科研骨干以及科技人员组成的科研队伍。

    全区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8.7万人,累计选派“三区”科技人才4805人,科技特派员发展到1万多人,率先在全国实现行政村覆盖率100%。通过科技特派员和“三区”科技人才发展各类协会128家,发展示范创业大户2288户,培训各类技术人员和农牧民65万人次。“三区”科技人才和科技特派员,已成为西藏推进科技精准扶贫、构建农牧区科技服务体系过程中的一支信得过、留得住、用得上的重要力量。

    “放管服”改革也是“重头戏”

    科技服务于生活,才能让创新更有意义。为进一步做好科技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工作,切实提升科技服务质量,西藏持续深入推进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自治区科技厅认真梳理权责事项清单,扎实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对接自治区“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导入14项权责事项清单、2项中介服务事项清单、5项公共服务事项清单,并全部实现网上办理,对提高科技服务起到了积极作用。积极与区人社厅、区市监局协调职责划转事宜,全面梳理科技工作职能,印发了《西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继续沿用科学研究领域的职称系列,合理设置职称评审中的论文和科研成果条件,探索以专利成果等形式替代论文要求,下放科研系列高级职称评审权限,启动职称评价标准修订工作等,深化职称制度改革,释放科研人员活力。

    “下一步,我们还拟将科研诚信建设纳入自治区‘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统筹考虑,进一步推进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自治区科技厅有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