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藏教师张蓓:“牦牛广场”和“大卫”雕塑放在一起的美育
【导读】 张蓓,女,39岁,北京师大附中美术教师,2016年初主动申请参加“组团式”教育援藏,当年8月到西藏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援藏支教。她在援藏教学中,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因材施教,结合实际情况开设美术课程,在西藏悉心栽培美术艺术之苗。近日,张蓓老师向中国西藏网讲述了自己的援藏心路。
2015年第二个学期,在北京师大附中的开学大会上,下发了教育援藏的通知,这个通知让我心动不已,即将进入不惑之年的我,站在讲台上已经十四年了,对于我这样的一线美术教育工作者,教学实践无疑是检验成果的首要方法,对于美术教育理论的创新者,研究成果更需要在一线教学实践中去检验。进藏支教,是我以教育实践为出发点的主动选择。在西藏独特的自然、人文环境中,面对的学生差别较大,要重新调整和思考十几年的教育经验和理念,真正实践如何“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虽有众多牵挂与不舍,但是在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下,心中的源动力让我义无反顾地申请加入到了援藏支教的队伍中!
2016年8月2日,我来到了西藏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正式开启了我的援藏工作和生活。初来乍到,晚上很难入睡、爬两层以上的楼梯或是按在内地上课时的语速讲课就会喘得厉害,我只能遵循“慢原则”来慢慢适应西藏带给我的特殊考验,在西藏的教学工作也伴随着这些特殊考验有条不紊地开展着。我的工作主要有四个部分,日常美术教学,周末的校本课程教学,“绘画社”课外辅导,当然还有就是尽我所能为受援学校进行一些校园文化设计工作。
用专业支撑教育:日常美术教学工作与校本课程开发
“日常美术教学”中虽说教学内容是轻车熟路的,但来到这里我才知道,这里之前是不开设美术课的,在和学生们的交流中也得知他们之前所受的美术教育也近乎是零,牧区长大的孩子们更谈不上有接受其它美术教育的机会!面对这样的艺术教育学情,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还是感到了一些无所适从。调整教案,先开展“艺术扫盲”教学,重新为这里的孩子们“量身定制”,把最基本的美术常识结合当地特点图文并茂的介绍给学生,不明白什么是“圆雕”,拍下当地“牦牛广场”上的雕塑照片和米开朗基罗的“大卫”放在一起理解,他们不知道“三原色”是什么、谁是“梵高”……这些内地学生耳熟能详到不屑一顾的美术常识,对于他们都是全新的。很快,学生们给了我最好的激励,另一所高中的美术老师来我校做公开课并且随机用了一个班的学生,说实话我很替那位老师捏把汗,担心孩子们是否有能力配合好,随着那位老师对学生们的一些提问,令我欣喜的是孩子们竟然底气十足的回应着,那些正是我前一阶段给他们“艺术扫盲”的成果呀,那一节课坐在后面听课的我心脏加速跳动着,那份作为教师的满足感与自豪感得到了充分的填充。我想用我的言语、情趣、专业知识去浸润他们进入艺术的世界,体验艺术的魅力和快乐,而他们把信任、成长和一张张感人的作品回报给了我,我的付出是值得的!
用教学实践实现美术教育理念—— 与“绘画社”的学生们一起度过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我感受着藏族学生与生俱来独特的审美和他们对美的向往、对生活的热爱,感受着他们对美术的热爱,我毅然决定在学校成立“绘画社”,虽然每天中午要放弃宝贵的午休时间,多用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去辅导、陪伴孩子们作画。在高原缺氧的情况下,面对30余位普通话不是很顺畅、零美术基础的辅导课程很辛苦,中午匆匆扒拉几口饭,赶到画室,但是看到学生等待我开门时的热切眼神,一切都是值得的。孩子们从起初胆怯、迟疑的落笔,渐渐成长,慢慢真的能够体会到绘画的乐趣,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
主持德育班会——我是一个“爱管闲事”的美术老师
作为美术老师,好像班会、德育都不是我们分内的工作,而我偏偏是那个“爱管闲事”的美术老师。在美术课堂上,孩子们往往最本色表现,我发现其中一个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极为懒散、不礼貌,在与班主任商议后,我决定在他们班做一次“尊重课堂”的主题班会,找资料,做课件,忙得不亦乐乎。
主题班会如期举行,我没有刻意突出那个孩子,而是给他们演示了一则社会新闻,让孩子们自己去思考:在什么样的环境中用什么态度与人交流才是正确的。令我欣慰的是,班会之后,这个班课堂面貌焕然一新,积极配合老师教学,甚至会有学生在楼门口接我、帮我拿教具,我和孩子们就这样慢慢亲密起来,而那个“表现突出”的孩子竟然与我更加默契起来。我想在他们心里我不再只是个“爱管闲事”的美术老师,而是融入到班集体的一名成员!
为受援学校做“最好的设计”
我所在的学校成立时间不长,很多基础设施正在完善中,受学校委托,我负责重新为学校设计校徽LOGO,毕业证书、奖状,甚至校服的改良,图书馆、阅览室的装修……。我作为一个美术教师,要尽我所能承担起学校的设计工作。深夜里,除了备课做课件,就是一遍遍的修改设计稿,彻夜画图,与领导和同事们讨论,然后再改……我想,这是我的荣耀,这是我在这片土地上留下的另一种痕迹!想象着孩子们在我设计的阅览室里感受着知识带来的美好,我所做的这些工作难道不值得么!
为梦想坚守,不忘初心——援藏支教实现了我的教师职业理想
“融入与发生”,这是我们援藏教师的关键词,融入学生,融入当地老师们,融入学校,大家一起悄悄的发生着变化……当地老师上课不习惯用电教手段,我就把课件与他们共享,以“一帮一”师徒结对的方式慢慢影响他们,希望在点滴中自然而然地让他们在林芝二高创造自己不一样的更加精彩的未来。
能够选择来西藏支教是我实现教师职业的一个理想,在新的环境中进行教育教学实践对我充满了巨大的诱惑与挑战,是对我以前教育教学经验的一种检验、反思和反哺。我把在西藏的特色教育教学经历,重新整理和反思,应用到今后的教学中去,将是我一生的宝贵财富。
我作为一个美术教师,深知美育是关于人一生的教育,它对每个学生的影响和未来成就的展现,很难通过一次考试或者分数去衡量!它能让林芝二高的孩子们在未来生活中,在疲惫困惑时,依然热爱生活,热爱生命!这就是我在林芝二高实现的能够给予学生们充足的美育滋养!我将来无论走到哪里,站在什么样的讲台上,这都将是我的神圣使命! (中国西藏网 文/北师大附中援藏教师张蓓)
(责编: 周晶)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