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信事业新成就】利用互联网技术创新西藏扶贫方式
中国西藏网讯 党的十八大确立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精准扶贫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抓手之一。西藏位于我国西南边疆,是全国唯一一个省级连片贫困地区。“边境县的精准扶贫工作非常不容易。”西藏民族大学研究生导师、教授,财经学院副院长陈爱东近日在接受中国西藏网记者采访时颇有感触地说道。
为了研究西藏的民族经济,了解当地的人文、历史,陈爱东曾在西藏自治区教育厅挂职1年,在阿里地区普兰县贡珠村驻村半年。陈爱东经常深入西藏各地区调研,先后主持了两个与西藏现实经济问题相关的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多次参与西藏多个厅级单位委托课题的研究,见证了西藏经济社会的巨大成就和发展变迁,对西藏的“精准扶贫”有着自己的体会和见解。
陈爱东认为,精准扶贫的关键是观念扶贫和产业扶贫,这其中西藏产业扶贫特别需要利用互联网技术,如专业合作组织利用“互联网+”进行产品销售,通过远程教育让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指导等。目前,西藏农牧民都已普遍使用手机。与农牧民结对子帮扶的单位、工作人员都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沟通和培训,宣传扶贫政策。“我们所在的霍尔乡建立了乡村干部微信群,通过新媒体手段,进行爱国主义和党恩教育,大家经常在群里讨论正能量话题,分享扶贫工作经验。”陈爱东说道,“从这个意义来讲,互联网拉近了大家的距离,促进了民族团结。”
陈爱东在普兰县贡珠村驻村时认识了一名叫桑珠的学生。桑珠出生在当地一个贫困农牧民家庭,因为没考上大学,家里便准备让他去放牧。“我就通过互联网长期指导桑珠,帮他进行网络补习,现在他已经通过参加西藏成人高考,被中国五冶大学录取。”陈爱东说,“桑珠可以通过读书彻底改变家庭贫困状况了,从这个例子上也可以看出,互联网教育扶贫意义是巨大的。”
陈爱东驻村所在地海拔高达4600米,从拉萨出发还有近1400公里的路程。“那里的藏族居民非常纯朴,那里偏远牧区30岁以上可能一半都是半文盲,法制意识模糊,更加需要教育资源。”陈爱东说,“为此,我专门从地区团委要来一些关于法制教育的书籍,由驻村工作队发起‘做爱国守法爱护家园的少先队员’活动,给牧区孩子们送书,让孩子们学习之后再传递给他们的父母。”驻村办有个书屋,工作人员就经常用来辅导藏族小学生。
“西藏的蓝天白云和草地特别纯净。”陈爱东告诉记者,自己今后还会经常去阿里,“学校非常重视驻村和扶贫工作,我们财经学院已经和阿里地区日土县、普兰县初步达成了建立研究生调研基地的协议,并在西藏自治区科技厅争取了一个产业扶贫课题,是联合西藏袁氏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阿里大力发展人工种草,促进特色畜牧业发展,帮助精准扶贫。”(中国西藏网文/胡英 图片均由陈爱东提供)
(责编: 刘莉)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