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兵张楠:我是一颗上膛的子弹 随时准备着
编者按:谢樵,24岁,武警战士,抗震救灾中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不幸遇难;张楠,28岁,驻索马里使馆武警官兵,执行任务中遭遇恐怖袭击被流弹击中壮烈牺牲;张超,29岁,航母舰载机飞行员,模拟训练故障时在生死瞬间挽救战机殉职早逝……他们为人民安康保驾护航,为科技强军身先士卒,为祖国平安奉献终生。他们是楷模、是先锋、是英雄,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军人!建军89年,一代代军人听党指挥勇往直前,责任在前挺身而出,艰难险阻,玉汝于成,中国军人矢志报国铸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与强军梦。“八一”建军节之际,中国青年网特别推出“中国梦”践行者“青春报国强军梦”八一建军节系列人物专访,与青年网友分飨中国军人的励志故事,歌颂强军路上的中国军魂,为强军梦支撑中国梦提供坚强的精神力量。
“中国梦”践行者“青春报国强军梦”八一建军节系列人物专访第一期
张楠:铮铮铁骨热血铸忠魂。视频剪辑 付一鸣(实习)
2014年10月3日,北京特警学院集训期间,张楠正在进行射击训练。武警山东总队供图
如果不是因为一场恐怖袭击,张楠现在的生活可能是这样:和他的战友兄弟们一起回国,又在训练场上进行较量;依旧用总队唯一一把高精狙击步枪保持着射击记录;每次射击训练完,依旧会在自己的小本子上总结经验……
2015年7月26日,我国驻索马里使馆遭遇汽车炸弹袭击。担负使馆警卫任务的武警山东总队临沂支队上士班长张楠在袭击中伤到动脉,壮烈牺牲,年仅28岁。
永远上膛的子弹
枪永远是子弹上膛,一出门就可能面临恐怖袭击;睡觉的地方要紧挨着窗子,以便有紧急情况时可以从窗口进行观察警戒;多年战乱,来往物资都需要武装押运。这就是张楠和他的战友们每天睁开眼睛就要面对的世界。
张楠曾说过:“如果祖国需要,我就是一颗上膛的子弹,随时准备着。”从入伍穿上军装的第一天起,张楠就一直准备着,用11年的军营生涯磨砺出勇往直前的铮铮铁骨。
2015年4月,我驻索马里大使馆所在酒店北侧两公里处遭炸弹袭击,造成21人死亡。张楠观察警戒时,被突然袭来的一颗流弹击中左胸,距离心脏只有1厘米。弹头击中肋骨后滑入腹腔。医生为了取出弹头,在他左腰开了一条20厘米长的口子。
手术后第三天,张楠便要求出院;术后一周,张楠便下床走动;手术后16天,张楠就能做简单的体能训练,并主动提出要上勤;术后第28天,被组长拒绝了两次的张楠终于荷枪实弹挺立在哨位上……
张楠负伤期间,武警山东总队司令员李苏鸣曾做张楠的思想工作,希望他能回国接受治疗。结果总队没有等到张楠,却等到了张楠的请战书。躺在病床上,写不了字,张楠就口述给战友:“我要和警卫小组全体战友生死与共、一起奋斗,完成好党交给我的光荣使命。我愿意继续接受战火的洗礼和考验。”
这次负伤,张楠的家人一直都不知道。在通往医院的路上,张楠告诉战友赵团军:“如果这次我光荣了,请替我照顾好老人,帮我尽一份孝心。”身为军人,无愧于祖国和人民,最愧疚的是自己的家人。张楠的战友们告诉记者,他们出发前都已经写好了遗言。
越是剑拔弩张的时候越是对军人的考验。2015年2月13日,张楠第一次随外交官外出负责安保任务。大使馆的车辆跟在当地引导车之后。在经过一个检查站,引导人员和武装人员进行交涉时,引导车忽然向前蹿了一下。当地武装人员立即调转枪口,一枪打在了皮卡车上。在那一瞬间,张楠用自己的身体挡在了大使面前。当时和张楠一起执行任务的战士告诉记者说:“这完全是他下意识的举动。”
2015年5月30日,枪伤还未痊愈的张楠接到了任务——护卫到访的外交部中非合作论坛事务特使。当时,非索团部队乘两辆架着重机枪的皮卡车开道,赵团军和大使秘书乘防弹车紧随其后,副组长李杰带领张楠、朱随军乘第二辆警卫车,组长王蓬勃坐在大使车辆副驾驶位置随车警卫。
张楠的枪伤还未痊愈,在这次任务中却是主动请缨。“张楠的警惕性特别高,每到一处总是提醒我们要注意各个环节的衔接,千万不能在细节上出现闪失。”朱随军回忆说。
2015年7月26日当天,恐怖袭击发生时,赵团军和张楠一同被压在了掉落的天花板下。“我好像伤到动脉了。”一句话让赵团军的心拧起来。伤到动脉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救治,赵团军很清楚这意味着什么。
战友们将他从废墟中挖出来,张楠脖子上鲜血一直往外冒。送去救治的路上,战友不断叫张楠:“说好我们一起回国的。”张楠嘴唇微微动,已经说不出话。生命的时针静止在了28岁……
2009年9月17日,张楠正在组织警犬训练。武警山东总队供图
军人种子早就生根发芽
张楠出生在著名的杂技之乡河北省吴桥。妈妈是当地有名的杂技教练。据张楠爸爸介绍,张楠初中毕业就进入了杂技团。在入伍之前,张楠在杂技界已经小有名气,跟着杂技团到各地巡演。就在全家人都以为张楠会沿着杂技这条路一直走下去的时候,张楠却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参军入伍。
“我曾经在铁道兵部队服役,他叔也当过兵。(张楠)他从小就有军人情结,喜欢当兵。”张爸爸现在想起来张楠当时的决定一点也不感到意外。张楠姑姑告诉记者,张楠小时候特别喜欢他爸爸的军装、帽徽,从小就喜欢当兵的。张楠的军人种子从他小时候就已经在心里悄悄生根发芽。
作为一个新兵,张楠的成绩在刚入伍的时候并不十分突出,第一次参加3000米跑也没有拿到理想成绩。
张楠小时候身上就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吃苦也不在话下。体能训练的时候,偷偷穿上沙背心、绑上沙绑腿;武装越野时,在背囊里塞上砖头;完成训练的规定动作后,额外完成300个俯卧撑、仰卧起坐和引起向上,早晚再加跑两个3公里;5公里武装越野比赛中,用别针猛刺大腿来忘记疲倦;只穿袜子完成考核,鲜血从袜子渗出……
“张楠每次都想拿第一,可是在部队拿第一得多难啊。”“兵妈妈”朱呈镕告诉记者。朱呈镕是临沂当地的拥军模范,她每次到部队看望战士都能看到张楠取得的新成绩。
不少人问过张楠为什么这么拼。张楠在日记中写道:“在我的字典里,没有‘享乐’这个词。士兵只有两种状态:一是冲锋,二是准备冲锋。”
脱下军装,他也有满腔柔情
在张楠QQ空间里,曾有一个名叫“楠木三生”的姑娘在他的状态下进行评论。张楠牺牲后,这个姑娘将自己的名字改成了“北方的墓碑”。
张楠是个帅小伙,朱呈镕说每次见他都像是刚执行完任务回来,血气方刚的。和所有父母一样,张楠的爸妈也希望他能尽快回家成个自己的小家庭。“他总说男孩子应该先立业再成家。”张楠爸爸告诉记者。“我的同事中有的都有两个孙子了,我也催他赶紧结婚吧。他总说妈妈不着急,男孩子先立业。”张楠妈妈说。
朱团军是和张楠一起在索马里经历过生死的兄弟。至今他还记得张楠曾有一次眼含泪花。
在奔赴索马里的当天,警卫小组成员到天安门广场参加升旗仪式,和祖国告别。一位年轻的母亲带着五六岁的小女孩挤在人群中。张楠见状向前,拿出自己的证件,在得到允许的情况下,将小女孩放到自己肩上,还给孩子讲解这是升旗手、那是护旗手。与小女孩满脸笑容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张楠眼里泛起的泪花。
后来,朱团军隐约听到张楠打电话说:“宝贝儿,别哭,等舅舅回来带你到北京看升旗。”姐姐离世不久,张楠将对姐姐的爱寄托在了外甥女身上。
张楠和孩子的约定终究没有实现。但是脱下军装,他也只是爸妈眼中的孩子。
“我们家是穷养儿子富养女儿。尤其张楠是个男孩子,(我特别想)锻炼他的毅力。如果给他姐姐两块钱零用钱,就只给张楠一块。她姐姐是在城市跟着我长大的,张楠是在农村长大的,上一年级的时候才过来跟我生活。他特别能吃苦。练杂技的时候,他什么跟斗都会翻,一看就懂、一学就会。”
张楠爸爸妈妈经常收到张楠的礼物,梳子、银水杯、榨汁机,都是张楠在部队省吃俭用买回来寄回家。
张楠和爷爷的关系非常好。小时候上学,每到周末,他都会回老家帮爷爷干农活。等他到了部队上拿的第一份工资就给爷爷寄钱。
“张楠特别知道感恩。她姑姑孝顺他爷爷,他就说‘小姑,你不容易,你受累了。养爷爷应该是我的事。’就给他小姑放钱。爷爷在他叔叔那,他也会给小叔钱。”张楠妈妈告诉记者,“一直到现在我们都感觉他还在,没有走。”(中国青年网记者 开可)
视频地址 http://qclz.youth.cn/znl/201608/t20160801_8378491.htm
(责编: 王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