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养泸定,在山谷中安放身心——甘孜行纪之十二

14.07.2017  10:40

翻过二郎山,就换了一种境界。没有了雾霾之气,天陡然就变亮了,空气中散发出清新的味道。宽阔的大渡河河谷也出现在了眼前。

△夜幕下的泸定桥

泸定,处在川藏大道的咽喉。1705年,康熙帝下令在大渡河上修建一座铁索桥,第二年桥就建成,康熙帝取“泸水”(康熙以为大渡河称泸水)、“平定”之意,御笔亲书“泸定桥”,并立碑于桥头,泸定县也因此得名。因为红军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又在中国现代史上留下更加浓重的一笔。

△童话般的泸定烹坝十里香酒店

大渡河河谷海拔1200米左右,冬季日照充足,夏季亦无酷暑,秋季天高云淡,春季温暖宜人,一年四季瓜果飘香,满目葱茏,是个适宜人居的地方。泸定近年来借此打造“康养泸定”的理念,吸引人们来这里居住、度假、旅游,增加群众的收入,提升城乡建设的水平。

△杵柅乡樱桃节上的吉祥物

周末,我们来到泸定城下游20公里的杵柅乡,这里面向大渡河,背靠贡嘎雪山。杵柅是中国的樱桃之乡,每年的五月,红红的樱桃挂满了树枝,一筐筐的樱桃摆在公路两旁,去海螺沟、去康定的游客顺道就可以到樱桃园里采摘、品尝。成都市的蒲江县对口援助泸定县,蒲江有10万亩的猕猴桃、有10万亩的丑柑,果树种植的理念先进、技术成熟,直接惠及了泸定水果种植和经济发展。今年的杵柅樱桃节上,出现了一对卡通吉祥物,一个男孩形象代表蒲江大樱桃“蓝宝”,一个女孩形象代表泸定土樱桃“泸红”,憨态可掬,活泼可爱。

△乡间林荫道

进入6月,虽然樱桃已经过季了枇杷也过季了,但鲜红的桃子又挂满了枝头树梢,接着,还会有苹果、核桃等新鲜的果品面市,一年之中总会不断收获着新鲜的果实。走在乡间小路上,果树成荫,随手可以采摘果实,随处飘散着沁人心脾的花果香气。

△从岚安俯瞰大渡河

从泸定城上行27公里,我们去探访岚安古寨。岚安的地形非常独特,它坐落在大渡河东岸一座峭立的高山之上,上到山来,却见古寨地处一个巨大的平川,平川四周又是高山环绕。由于过去十分闭塞,古村落也得以保存得十分完整,土木结构的二层或三层瓦房,历经岁月沧桑,呈黑墨色,古朴别致,散落乡间。其中一座大宅还是当年岚安苏维埃政府旧址。森林、草地、绿树、小溪,下棋打牌的老人,门口刺绣的妇女,玩耍嬉闹的孩童,一切都悠然、静谧、安详。这里不像那些经后人精心打造的古镇,没有林林总总的店铺,没有廉价的旅游纪念品,没有杂乱的吆喝声。在岚安坝子的尽头,可以居高临下俯瞰滚滚的大渡河,在每家每户的院落里,都可以眺望终年积雪的贡嘎山余脉,恍如在仙境。

△岚安人家眺望终年积雪的贡嘎山

同行的朋友老苏,夫人是岚安人,我们便随同他去老岳父家。这是岚安乡的脚乌村石埂子组,穿过片片绿油油的田地,来到一座绿荫庇护下的古宅,宅子在山坡上,是整个村子地势最高、最为偏远的一座老屋。老人有8个子女,4个走出大山,在州里、县里工作,但老人不愿意离开老家到康定、泸定去住。自己养了8箱蜜蜂,种了几亩花椒。据说去年2位老人光花椒的收入就达到了1.1万元。在儿女的再三劝说下,老人同意跟我们一起下山到城里住几天。临行前,到后院把自己种的生态有机莴笋全收了,分成几包带给城里的儿女。

△收获有机莴笋

去年冬天,成都遭遇了严重的雾霾。很多在成都的甘孜人把房子卖了,回泸定买了房子。刚刚过去的这个春节,泸定天气晴朗,气温很高,人气指数暴涨,不仅甘孜人,连成都人也跑到泸定过年来了。“康养泸定”,人们对他的认可度是越来越高了。

△岚安苏维埃政府遗址

这次去泸定,我专门到六世格达活佛家里看望他,他是我们的老朋友。格达活佛是甘孜县白利寺活佛,五世格达活佛在红军长征路过甘孜时,给了红军巨大的支持,与朱德总司令结成了好朋友。上世纪50年代,格达活佛为和平解放西藏,自愿到西藏劝和,行至昌都被谋害。六世格达活佛为人谦和,处事低调,越到晚年越受到人们的尊敬。他对我说,现在身体不太好,主要是脑梗问题,走路不方便,但说来也怪,到康定、到甘孜有困难,到成都去也不舒服,只有在泸定身体才感觉最好。看来泸定真是个阳光康养的好地方。

泸定人心境豁达,笑对人生。几年前,在离泸定城上游2公里的地方,建起了巨大的泸定水电站。在泸定下游50公里的地方,建起了更大的大岗山水电站。两座水电站之间,马上又要建一座硬梁包水电站。泸定人笑谑地说,“我们是头上一盆水,脚下一盆水,怀里还要抱一盆水”。

我也不明白,尽管川西高原的水电送不出去,水电站却仍然在不断地上马建设,内地不顾污染和安全隐患仍然在建火电厂、核电厂。在西藏、云南、四川的大江大河上,层层叠叠的拦河大坝,使得当地的气候变了,生态变了,动植物的生长环境变了,地质灾害也来了。家住杵柅的一个小伙子说,小时候他们到大渡河钓鱼,一个下午可以钓到100多条,现在已经很难再钓到鱼了。

△美丽河谷

不去管它。泸定依然是人们心目中的一个康养胜地。让我们放缓脚步,放松身体,安住心境,在雪山下,在大河边,在深谷中。(中国西藏网 文/尼玛嘉措)

(责编: 胡英 郭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