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藏电力联网工程正式投运 解决藏东50万人用电难
全长1521千米的藏区“电力天路”——川藏电力联网工程于11月20日正式投运。地处平均海拔3850米的高原地带,“川藏联网”工程堪称世界上最具挑战性的电力项目,投运后将结束西藏昌都地区电力供应长期“孤网运行”的历史,服务川藏两地藏区经济社会发展,并成为当地水电开发的清洁能源输送通道。
川藏电力联网工程是继“青藏联网”工程后,又一穿越高寒、高海拔地区的重大输变电工程。工程连接西藏昌都电网与四川电网,总投资66.3亿元。投运后,将从根本上解决昌都地区近50万人口的用电问题。
记者了解到,受历史原因影响,昌都地区电力发展严重滞后,电网长期“孤网运行”,网架薄弱,电力供应紧缺和无电人口问题十分严重。
“夏天靠小水电发电,供电不可靠;到了冬天,就根本无电可用。”川藏电力联网工程建设指挥部副总指挥王抒祥告诉记者,实现“川藏联网”后,在枯水期,可通过四川主网将电力经甘孜南部送到昌都地区;在丰水期,这个区域的水电聚集起来送到四川主网,继而实现全国范围的交换。
据了解,“川藏联网”线路东起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乡城县、途经巴塘县,西至西藏昌都,全长1521千米;新建巴塘、昌都2座500千伏变电站和邦达、玉龙2座220千伏变电站。
由于工程地处川藏交界处的高原腹地,穿越高海拔、低气温无人区,沿线高寒缺氧、地质复杂、冻土广布,堪称迄今为止世界上施工最艰难的输变电工程。但40多家参建单位、2万余名建设者战胜了崇山峻岭、江河阻隔、高原缺氧等艰难险阻,不仅提前半年实现竣工,还创造了世界高海拔地区电网建设“零死亡、零伤残、零缺陷”的新纪录。
同时,“川藏联网”工程也是一条助力藏区水电开发的外送大通道。西藏昌都、四川甘孜等地区水电资源丰富,以甘孜州为例,其水电资源占四川全省水电资源的34.4%,技术可开发装机容量达到4130万千瓦,接近于两个三峡电站,但目前仅开发了550万千瓦。
当前,金沙江上游、澜沧江上游和玉曲河多个梯级电站正在开发。工程对优化电网结构,满足今后昌都地区丰富水电资源开发外送需要,加快昌都地区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将发挥重要作用,是增强西南清洁能源并网消纳能力,实现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原标题:川藏电力联网工程正式投运 解决藏东50万人用电难
(责编: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