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藏公路修到家门口 拉萨河上架起“古如桑巴”
被拉萨藏族群众亲切称为“古如桑巴”的老桥 图片来源:中国西藏
中国西藏网 讯 11万人为之奋斗的川藏、青藏公路弹指间已经通车60年,中国藏学出版社原社长、编审索朗多吉忆起儿时与川藏公路有关的种种经历仍记忆犹新:“1954年,康藏公路修到了拉萨河边。当时,我还在拉萨小学上学。通车那天,学校组织去看,到了拉萨河北岸,看到河的南岸流动着一个从来没有见过的大怪物。我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心里感到很奇怪。这是我第一次见到汽车,那时我只有8岁。”
康藏公路,加上成都至雅安段后成为今天的川藏公路。1954年12月25日,川藏公路通车拉萨。川藏公路东起四川省成都市衣冠庙,西止西藏自治区拉萨市青藏川藏公路纪念碑,沿途翻越二郎山、折多山、雀儿山等14座大山,跨越大渡河、雅砻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帕隆藏布江、拉萨河等10多条河流。
“60年前,西藏的拉萨河上没有桥,只有拉萨以东的香嘎村有一个渡口,有一只大木船和几条牛皮船。冬季,行人过拉萨河要坐大木船;夏季因为水大,行人一般坐牛皮船。”60年后,索朗多吉仍对旧西藏那个以“肥了富了贵族夏苏,瘦了穷了百姓”而闻名于拉萨的香嘎渡口记忆深刻。
索朗多吉讲述他的拉萨大桥记忆 摄影:许娜
据1950年时任第十八军进藏先遣队侦察参谋的王贵描述,香嘎渡口当时处在旧西藏农奴主夏苏家族庄园的管辖范围,船倌全是夏苏的家仆,摆渡费全部上交夏苏,是他的重要财源之一。
摆渡费很贵,一般渡河每人次需交1两藏银(15两藏银为1个大洋)或5个“学巴”(10个“学巴”为1两藏银)。此外,船倌们还要向过河人收小费。小费不够,船倌们就不给摆渡,想过河的老百姓被撂在河滩上半天、一昼夜都过不了河,除非交的小费让船倌们满意了才行。老百姓苦不堪言,但又没办法,因为大家必须要往来拉萨河买卖农产品、日用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