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今年将基本实现农牧民体育健身工程全覆盖
■导读
随着《全民健身条例》在我区的贯彻落实,近年来,全民健身犹如盛开的格桑花,为广大群众的生活平添了一抹亮色。
如今,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健身场所随处可见,参加锻炼的群众络绎不绝。内地越来越多的大众健身项目被带到雪域高原,日常锻炼正逐渐成为群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丰富着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十二五”以来,在各类“健身工程”的推动下,每个行政村修建一个健身场所的目标正加快推进,目前,全区已建成体育健身场所4856个。今年在建的761个健身场所完工后,健身场所将基本实现农牧区全覆盖。
清晨,万籁俱寂,天蒙蒙亮,空气里透出丝丝冷意。而此时,山南地区乃东县昌珠镇扎西曲登居委会75岁的退休老人次仁多吉已在居委会院子里的健身器材上进行着简单的压腿、扭腰锻炼了。
“年轻时,我是村里有名的‘闲不住’,现在老了,不能进行剧烈运动,但每天早上锻炼已成为我多年的习惯。”次仁多吉边锻炼边告诉记者,“一天不锻炼,整天都不自在。锻炼回来刚好8点左右,几杯酥油茶、一碗藏面下肚,感觉浑身都有劲。”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近年来,我区全民健身基础设施不断加强,为我区全民健身事业提供了重要保障。
“十二五”期间,在“农牧民健身工程”的推动下,区体育局联合区人居办出台了为全区每个行政村修建一个体育健身场所的计划,共计5617个。截至目前,我区已建成农牧民体育健身工程4856个,计划今年再修建761个,基本实现农牧民体育健身工程全覆盖。
同时, 中国体彩的资金支持,大大推动了我区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由体彩公益金资助的向全区各地(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强基惠民各驻村工作点、社区、公园、街边绿化带、寺庙等地发放了价值5000余万元各类体育健身器材,包括健身路径器材2000余套、篮球架1000余副、乒乓球桌1000余张、羽毛球架500余副。
社会体育指导员成生力军
社会体育指导员是发展我区全民健身事业、增进公民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支重要力量。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是发展我区全民健身事业的前提。
多年来,自治区体育局一直着力于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截至目前,全区共有社会体育指导员1664人,分别有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28人、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672人、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456人、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508人,他们在各社区、健身点等地为广大群众提供体育指导服务。
另外,体育教师、体育教练、体育爱好者也是发展我区全民健身事业的生力军。
全民健身活动方兴未艾
“十二五”期间,我区大力加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全区每个行政村都有体育健身场地和健身器材。注重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争取实现一个社区配备一名社会体育指导员。同时,坚持深入开展体育下基层活动,带动基层群众参与体育健身,增强广大群众的健身意识,发展老年人体育,计划引入太极柔力球、气排球等运动进行推广。
近年来,我区坚持以8月8日“全民健身日”为龙头,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丰富多彩、具有鲜明特色的各项活动,太极拳、少儿武术操、第九套广播体操、民族健身操、老年太极拳等健身表演已累计吸引了10多万群众的参与,营造了全民健身的浓厚氛围,调动了广大干部群众参与健身的积极性。
同时,各地(市)、县区因地制宜开展了小型多样、丰富多彩、有影响力的活动,形成了我区群众体育活动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此外,各单项体育协会、俱乐部、健身辅导站(点)也通过各协会组织开展活动,推动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为我区全民健身事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据了解,目前,我区已成立信鸽协会、乒乓球协会、足球协会、桥牌协会、棋类协会、汽车摩托车自行车协会、健身健美操协会、登山协会、武术协会等协会。下一步,还将成立羽毛球协会、跆拳道协会、马术协会、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老年人体育协会。
如今,在全区12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随处都能见到新落成的健身场所,参加锻炼的群众络绎不绝。越来越多的健身项目被群众接受,参加体育锻炼成为了一种时尚。对于相当一部分人来说,体育锻炼已经成了每天的“必修课”。
如今,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缓缓洒落高原的时候,喜欢晨练的群众一边呼吸着清新的空气,一边在晨练大军中展示着自己的风采正成为常态 。(记者 刘玉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