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大幅增加民生投入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2014年,我区始终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突出位置,强化民生先动,以民生“十件实事”为抓手,用真心、动真情、出真招,围绕提标扩面,投入71亿元,全面落实18项民生政策,新增11项惠民举措,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边疆民族地区民生工作的时代内涵。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15年将把70%以上的财力投向民生,重点向农牧民、向基层、向弱势群体倾斜,继续办好民生“十件实事”,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自治区财政厅副厅长索朗罗布在解读《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2015年,我区将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加大民生领域的投入力度。从预算安排情况看,用于民生领域的支出达769亿元,占预算财力的比重保持在70%以上。与2014年相比,社会保障和就业投入增长15.6%;支农投入增长12%;教育投入增长20.3%;医疗卫生投入增长17.7%;文化投入增长19.9%;科技投入增长31.9%。
改善民生工作没有终点。2015年,我区将重点推进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10个方面26项民生政策,其中新增政策5项,提标政策16项,延续政策5项。如贫困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护理补贴制度、经济困难高龄失能老年人补贴制度都是新增制度,是对现有社会救助政策的进一步完善,是对社会救助覆盖范围的进一步拓宽,更体现了自治区党委、政府对特困残疾人、老年人的关心、关爱和关怀。为确保民生“十件实事”落到实处,2015年,我区财政计划安排资金86亿元,比2014年增长21%。
不仅如此,《政府工作报告》还指出,2015年,我区在怎样做好民生工作的一些具体计划。
进一步提标扩面。投入86亿元,实施10个方面26项提标扩面政策。如教育“三包”年生均补助标准增加100元、五保供养标准年人均增加750元、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月人均增加20元、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护理补贴制度、经济困难高龄失能老年人补贴制度、完善贫困家庭大学生助学金制度等。
增强社会保障能力。全面建成63所五保集中供养机构、9所地市级儿童福利院,提前实现有意愿的五保对象县以上100%集中供养、孤儿地市以上100%集中收养的目标;逐步完善异地就医结算和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办法;继续实施农村危房改造;稳步推进棚户区和旧城改造,开工建设乡镇干部职工周转房3.2万套、保障性安居房3.38万套;全面完成那曲镇、狮泉河镇集中供暖工程;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激励保障机制,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健全公益性岗位有序进入和退出机制,动态消除城镇零就业家庭;实现农牧民转移就业100万人次,不断提高农牧民群众闯市场和增收致富的能力。
扎实推进教育公平。继续加强德育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新建、改扩建农牧区学前双语幼儿园和城镇幼儿园237所;加快寄宿制学校标准化建设;完成12个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验收;深化“双语”教育,强化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有序推进内地西藏班校混合编班;引进培养技术技能型师资,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强校长、教师队伍建设;加强高校专业学科平台建设,大力培养适合我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
……
不管是增强社会保障能力、还是推进教育公平等,惠民的范围之广、程度之深,都让老百姓真切感受到民生工程带来的实惠。这一项项民生工程建设的有序推进,一个个民生保障制度的陆续出台,一曲曲欢乐的“民生之歌”正在雪域高原上唱响。(记者 王雨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