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大声音】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育人与文化传承创新中的作用 丁玲辉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立意深远、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具有很强的思想性、理论性、战略性和指导性,充满理论说服力和思想引领力,是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纲领性文献,为西藏高校育人与文化传承创新指明了方向。西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引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育人与文化传承创新中的作用。
一、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
高校的根本使命是培养人才,当前时代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各种思潮涌现,思想意识差异性增大,大学生往往会产生不适应,形成困惑和不解。当今时代和实践的发展,对如何培养高素质人才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强烈,更给高校育人工作带来新的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有重要的育人功能,要面向全体学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养成科学思维习惯,促进身心和人格健康发展。”对高校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如何育好人指明了方向。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从时代和实践发展的历史高度,需要高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着力增强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面对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活跃、主流和非主流同时并存、社会思潮纷纭激荡的新形势,如何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更好发挥作用。”对此,西藏高校的哲学社会科学要充分发挥育人功能,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哲学社会科学教育教学全过程,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的头脑。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培养出好的哲学社会科学有用之才,就要有好的教材。”这就要求高校自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大力加强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建设,自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贯穿研究和教学全过程,转化为清醒的理论自觉、坚定的政治信念、科学的思维方法,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学习和研究,不断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
高校是西藏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主要力量,尤其是西藏大学、西藏民族大学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高举旗帜,牢牢把握正确的研究方向,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作出了贡献。笔者认为,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西藏高校育人中的作用,就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在学生阶段使学生学会正确的世界观、方法论”。首先,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西藏高校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哲学社会科学教育教学全过程,突出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文化观教育,加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宣传和教育力度。其次,要坚持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激励青年学生,不断增强青年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坚决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增强中华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爱国意识、团结意识和发展意识,激发大学生的创新热情,使高校学生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再次,要牢固树立和认真实践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分清是非荣辱,明辨善恶美丑,形成维系社会和谐的精神纽带和道德风尚。最后,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高校学生的头脑,大力推动马克思主义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
二、高校承担着文化传承创新的重大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这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分宝贵、不可多得的资源。”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源泉。西藏高校要认真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善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这一精神,必须把文化传承创新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努力承担起文化传承创新这一任务,成为社会主义优秀文化的弘扬者、引领者。
在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中,要充分认识作为中华文化宝库中的藏民族文化的重要地位,它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有利于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藏民族传统文化源源流长,今天仍有许多具有时代价值的精华应当在年轻一代中得到传承和弘扬。
一是保家卫国、维护祖国统一的爱国主义精神。在西藏地方历史上,各族人民多次掀起反对外国殖民主义、内部分裂主义和卖国主义的顽强斗争,以维护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表现出坚定的爱国主义精神。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藏各族军民英勇抗击英帝国主义侵略而进行的隆吐山保卫战和江孜抗英斗争,就是爱国主义精神的生动体现。今天,我们与达赖集团进行斗争,正需要继承和发扬这种爱国主义精神。
二是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开拓进取精神。藏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发扬百折不挠、艰苦奋斗、埋头苦干、永往直前的伟大精神,创造出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尤其是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为核心,诞生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和平解放初期,先辈们在行军打仗、巡逻执勤中不断挑战生理极限、生命极限用生命和热血创造的“老西藏精神”。今天,我们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中,特别需要继承和发扬这种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
三是热爱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保护观。“藏族传统的价值观念、风俗习惯以及生活方式视高原自然环境为圣物,主张爱护自然山水,遵循自然规律。对神山圣湖的崇拜观念,对自然生物的禁忌行为,四季轮牧的游牧方式,农牧结合的农耕方式等等,都很好地适应和保护了高原自然环境。”今天,要实现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提出的把西藏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目标,需要我们继承和借鉴藏民族生态保护观。
四是在藏民族的传统文化中包含着丰富的伦理道德思想。如:慈悲对人,利益他人;崇尚学问,尊重知识;交友以义,诚实守信;恪守本分,谦逊礼让;孝敬父母,尊敬师长,都是用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好素材。由于高校学生对藏族传统文化比较了解,有较深的感情,因而用这些素材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他们感到亲切自然,易于接受。同时,把藏族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会取得更佳育人效果。
总之,西藏高校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文化的传承创新,体现在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而教育正是人类世代间文化的传递,高等教育是文化传承的载体。认识这一点,更使高校明确哲学社会科学肩负责任的重大,传承前人积累的文化,目的是创新。为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西藏高校文化的传承创新中的作用,必须旗帜鲜明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持以育人为中心的研究导向,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切实解决好哲学社会科学“为什么人”“怎样用”的问题,担当起文化传承创新的责任和使命。(作者为西藏大学教授)
(新闻来源:《西藏日报》2016年7月16日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