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乡即故乡:90后中国女孩的巴西生活感悟
2014年10月,王伊立(中间穿裙)参加里约一家电视台的采访,为即将上映的影片《中国制造》造势。
中国日报北京5月18日电(记者 安百杰)八年前,当17岁的石家庄女孩王伊立来到里约热内卢时,她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作为拥有数万名华人的一线城市,里约居然没有中国人扎堆的“唐人街”。
不久,王伊立进入当地一所高中,开始了新的学习生活。在与同学相处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王伊立就找到了“唐人街”问题的答案:正如充满激情的桑巴舞所展现出来的那样,巴西人生活热情四溢,巴西文化对于外来文明也兼容并蓄,极为包容。因此,作为一名中国人,在这里不会感觉到见外,因此华人也就没有必要扎堆在华人的小圈子里。
“我的巴西同学们对我极为热情,我们认识的第一天,他们就纷纷提供各种帮助;刚认识一个星期,我就参加了同学的生日聚会;入学不到两个星期,我就应邀到同学家里做客了,”王伊立在接受中国日报采访时说。
对于她的观点,北京大学巴西文化中心副主任胡续冬深有同感。胡老师曾经在2003—05年赴国立巴西利亚大学任教,对于巴西文化有深刻的认识。“巴西人都是自来熟,在大街上刚认识不到5分钟,他们就会邀请你去家里做客,拉拉家常。”
在同学们的热心帮助下,从未学习过葡萄语的王伊立很快融入了班级生活。经过三年的高中学习,她以管理系第四名的成绩进入里约州立大学,并且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政府奖学金。
在与巴西同学的相处中,王伊立也不断介绍中国发展的最新情况,增进了大家对于中国的认识。在她刚入学时,有巴西朋友问她:“中国人能不能喝得起牛奶?家里有没有电视?”而经过与大家的交流之后,同学们再也不会有这样的误解和疑问。
在王伊立看来,巴西人民对于中国了解的增强,很大程度上缘于近年来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在她刚到巴西时,大街上的很多小伙子还用日语向她搭讪,而现在多数刚认识的朋友都会对她说上一句:你好!
2014年11月上映的影片《中国制造》剧照
2014年11月,王伊立出演了一部巴西喜剧影片《中国制造》。影片由巴西导演埃斯特万·齐亚瓦塔执导,讲述了中国商人与阿拉伯裔商人在里约小商品商场展开的竞争。
在影片中,由于中国商品的低廉价格和中国商人的努力工作,阿拉伯商人的生意一落千丈,双方的矛盾也由此产生。后来,中国店铺里的年轻小姑娘与阿拉伯店铺的小伙子不打不成交,最终,双方达成了谅解,并且喜结良缘。影片体现了巴西多民族多文化的包容性。王伊立在影片中出演中国店铺的小姑娘,她说自己也是本色出演,巴西文化的包容性也是她的切身感受。
去年8月,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六次峰会在巴西召开。受巴西外交部的邀请,王伊立在峰会期间担任中葡文翻译。在进入会场的那一刻,她才发现,自己要给包括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内的金砖国家领导人担任会议同声传译。
据她回忆,当时自己的位置正对着俄罗斯总统普京,习近平主席坐在她左手边,大约有四米左右的距离,而她右手方不远则是巴西总统罗塞夫。会后,主办方对现场翻译团队的评价很高,“非常有专业水准,保证了大会的成功举办”。
今年夏天,王伊立结束了四年大学生活,顺利毕业。她目前就职于自己母亲一手创办的中巴国际文化交流公司,并且担任CEO。公司主要为中巴企业、社会组织、以及政府机关提供同声传译、文化培训等业务。
鉴于近年来中国与巴西双边交流的不断深入,以及中国“一带一路”政策对于拉美地区的影响,王伊立对于公司的前景非常乐观。得知李克强总理访问巴西的消息之后,她表示非常期待。
(原标题:他乡即故乡:90后中国女孩的巴西生活感悟)
(责编:吴清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