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学术周”动态: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副院长尼玛扎西研究员为我校师生作学术报告

23.07.2014  12:53
>

        7月22日上午,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副院长尼玛扎西研究员在西藏大学新校区图书馆多功能报告厅为我校师生作《青稞与西藏:藏族青稞文化与科学研究》的学术报告。西藏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侯太平主持本次报告会,西藏大学理学院、工学院、医学院等400多名师生参加会议。  尼玛扎西研究员从青稞传承与对高原的意义、青稞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青稞种质资源和育种资源等方面介绍了藏民族与青稞文化的渊源。尼玛扎西研究员指出西藏自古以来就是青稞的发源地,西藏卡若遗址、昌果沟文化遗址等发现了关于粟粒谷灰和古青稞碳化米粒,对古青稞的文字记载也有4000多年的历史。在青稞的进化过程中,青稞与水稻、短柄草基因组的关系相近,青稞与短柄草分歧时间为3060万年,与水稻的分歧时间为5000万年,与大麦的分歧时间约为25.87万年。他用图片分别展示了青稞选育的过程,就“藏青2000”的选育作了详细的介绍。他说,青稞对藏民族有着特殊的意义,青稞作为西藏的主要粮食,是种植业生产的支柱,是民生的基础,是我国的“政治粮”。他认为“青稞是西藏广大农牧民健康的保障,青稞及其加工食用具有生态保护意义和生计意义”。青稞文化是西藏民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农业文化、农耕文化、稻作文化以及宗教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

        尼玛扎西研究员还介绍了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在青稞种质资源的研究与培养方面所作的大量工作。自治区农牧科学院组建了专门的种质资源保护库,收集和保护优质的青稞种质资源,组建相关的团队鉴定青稞种质资源,选育了“藏青2000”等一系列优质种质,与内地的相关科学研究院合作开发青稞生物技术,建立了现代青稞产业技术体系。

        报告结束后,尼玛扎西研究员与参会师生进行了交流,为师生答疑解惑,他的精彩讲解赢得了阵阵掌声。

(新闻来源:西藏大学“2014学术周”活动宣传报道组)

 

 

 

 

 

 

 

(摄影: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