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读物让祖孙三代人爱不释手?

16.05.2016  05:30

中国西藏网讯 一本创刊26年的权威杂志,经几代传媒人的努力,发行至国内外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7万多册。覆盖五省藏区,进农家书屋、进寺庙书屋,进学校,进居民社区,深受藏区读者的喜爱。一本权威性的刊物,还时常到各省藏区开座谈交流会,征求广大读者对刊物未来发展的建议,是在拥抱互联网的时代遇到瓶颈,还是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实质融合适应?


中国西藏》杂志社总编袁莎会上讲话 摄影:马静


座谈会现场 摄影:马静

5月11日,《中国西藏》杂志社在拉萨举办了别开生面的座谈会,邀请西藏各界权威专家和读者对刊物提出建设性意见。

西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强俄巴·次央家里三代人,都是《中国西藏》杂志的忠实读者。从强俄巴·次央教授近90岁的老父亲到刚刚参加工作的女儿都喜欢这本杂志,在西藏信息不发达的时代,了解国内外和其他藏区的信息都是从《中国西藏》杂志获取的。在信息极其发展的今天,他们一家还是喜欢看这本杂志,从中看到客观真实的各省藏区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文章有质量,配图精良,是值得收藏、保存的资料。《中国西藏》杂志每一期都被老人保存起来。


西藏牦牛博物馆馆长吴雨初翻阅《中国西藏》杂志 摄影:王淑

西藏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作家次多对《中国西藏》杂志藏文版的发展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他说:“《中国西藏》杂志藏文版是深受广大藏区农牧民喜欢的一本杂志,人们不仅在杂志上获取中央对西藏工作的大政方针,还能看到各地藏区农牧民经济、文化、教育的进步,特别是对藏语文的传承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未来互联网发展的时代,藏语文语言文字统一是时代发展的需求,《中国西藏》杂志藏文版可起到引领指导的作用”。

应西藏广大农家书屋、寺庙书屋读者的要求,在中央统战部领导及杂志社的关心支持下,《中国西藏》杂志藏汉两种文版免费赠送给西藏全区所有农家书屋、寺庙书屋,每期免费赠送15560册,每年共赠送213360册,共价值200余万元。

在座谈会上,各位专家学者对《中国西藏》杂志20多年的办刊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对以后的发展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西藏自治区新闻出版局新闻出版管理处处长阿楠说,《中国西藏》杂志内容贴近西藏的现实,以宽广的视角和多层次多领域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各项政策的落实情况,真实反映西藏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的改善,生动介绍西藏丰富的人文地理、风土人情,是国内外读者了解西藏的一个重要窗口,《中国西藏》杂志藏、汉版在西藏的农家书屋和寺庙书屋里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有众多的阅读群体。


西藏著名作家张羽芊为杂志提建议 摄影:王淑

吴雨初、平措扎西、德木·旺久多吉等几名老学者专家谈了自己与《中国西藏》杂志二十多年的情感,认为该杂志内容丰富、图文并茂,信息量大,读者可各取所需。同时也提出,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杂志也应顺应时代潮流走融合发展之路,搭上现代化信息的高速快车。


中国西藏》杂志总编袁莎为西藏著名摄影家德木·旺久多吉发放特约通讯员证书。 摄影:王淑


中国西藏》杂志总编袁莎为西藏著名作家颁发特约通讯员证书 摄影:王淑

此次座谈会,《中国西藏》杂志社邀请到西藏的多名专家学者,西藏牦牛博物馆馆长吴雨初,西藏著名摄影家德木·旺久多吉,西藏著名作家平措扎西、张羽芊,西藏大学教授、博导强俄巴·次央,原西藏作协副主席次多被聘请为该杂志2016年的特约通讯员。

会上,《中国西藏》杂志社总编辑袁莎向特约通讯员颁发了证书并敬献哈达。(中国西藏网 文/王淑 马静)


与会人员集体合影 摄影:马静

(责编: 郭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