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三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主题边会在秘鲁利马联合国气候大会成功召开
第二十次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大会(COP20)于2014年12月6日在秘鲁首都利马召开。会议期间举办了“中国第三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主题边会,就报告的主要结论进行了介绍。中国代表团副团长、国家发改委气候司司长苏伟,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孙成永参赞,中国气象局科技司高云副司长,第三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编写专家组组长刘燕华国务参事,评估报告各卷领衔专家周大地研究员等共计40余人出席了边会。会议由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张九天处长主持。
刘燕华参事对第三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的编制背景、重要结论和亮点工作做了介绍,报告编制工作由科技部、中国气象局、中科院和中国工程院共同牵头,联合国家发改委、环保部、交通部等16个部门于2012年8月启动。刘燕华国务参事介绍报告内容包括气候变化的科学问题、气候变化影响与适应、减缓气候变化、经济社会影响、政策行动及国际合作、数据与方法、应对气候变化企业案例等七个部分,国内500多位气候变化领域专家参与编写工作。报告显示,近百年(1909-2011年)来中国陆地区域平均增温0.9-1.5℃,未来,中国区域气温将继续上升,到本世纪末,可能增温1.3-5.0℃。气候变化对我国影响利弊共存,总体上弊大于利。我国自然灾害风险等级处于全球较高水平,对气候变化敏感性高,气候变化不利影响呈现向经济社会系统深入的显著趋势。2013年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了28.5%,经过进一步努力,2020年可实现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0-45%的上线目标。各行业部门均具有较大的温室气体减排潜力,林业碳汇是当前和未来重要的增加碳汇途径,减排与增汇应并举。2030年左右我国基本完成工业化与城镇化,为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提供了条件,但发展方式、政策导向和科技创新等都将对峰值时间和水平带来不确定性。随着世界经济和排放格局的变化,我国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治理角色的重要性不断增强,应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扎实走出一条既符合中国国情、又能适应全球挑战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各部分领衔专家分别从气候变化的科学基础、影响与适应气候变化、减缓气候变化、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政策和行动等方面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
苏伟司长、孙成永参赞和高云副司长在致辞中指出,气候变化问题是全球性挑战,科技进步与创新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依靠,科学、客观的气候变化评估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决策基础。中国政府一直以来都重视气候变化国家评估工作,即将完成的第三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将成为中国未来制定应对气候变化政策与行动的重要基础。
本次边会为国际社会科学、客观的了解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有助于扩大中国第三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的国际影响。同时还提升了中国气候变化领域学者的国际地位,为加强未来气候变化领域的中国声音做了有利的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