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隆精神跨越三大陷阱 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5.04.2015  13:24

  岁月匆匆一甲子,占有人类80%人口的亚非各国迎来历史性的一天。4月24日,出席万隆会议60周年纪念活动的各国领导人,从萨沃尔—霍曼饭店历史性步行到万隆会议旧址,重演60年前亚非领袖的“历史性步行”。

60年前,1955年4月,在缅甸、锡兰(今斯里兰卡)、印度、印尼和巴基斯坦等国家的组织下,亚非广大发展中国家为了合力反对殖民主义、争取独立自主首次聚首万隆、举办亚非会议“万隆会议”,新生的社会主义中国刚刚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战乱废墟,第一次参加这次亚非盛会,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以及和平共处。中国与亚非国家伙伴一起共谋经济发展,合御殖民主义外辱,团结一致、捍卫世界和平。在全球冷战的阴影下,万隆会议代表了当时与会29个国家和地区世界总人口一半全面觉醒的声音。

亚非两大洲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疆域,从过去的反殖民反封建的硝烟战火中走向独立,从意识形态的铁幕冷战封锁下谋求发展繁荣,经过60年的发展,国际形势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和平发展”仍然是亚非大陆的第一主题,互利共赢走向富强始终是亚非各国的共同诉求。冷战结束后,西强东弱的局面长期没有得到改变,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亚非国家仍然没有解决国家统一的问题,一些亚非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受到侵犯,强权政治干涉发展中国家内政、引发政局动荡频繁发生,大国与小国、强国与弱国不平等、不平衡的情况长期困扰着亚非各国。

随着亚非各国尤其是大批新兴国家的崛起,世界面临诸多传统和非传统的冲突、危机和挑战,如何建立一个更合理考虑亚非国家合作诉求的全新国际新秩序,亚非携手共建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经历了一个甲子的磨炼和考验,中国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受到亚非各国一致认同,同时成为中国处理国际外交关系屡试不爽、行之有效的准绳指针。万隆精神提倡和平共处、摆脱帝国主义与殖民主义压迫、独立自主团结建立新的国际新秩序,依然焕发强大的生命力。如何让走向21世纪的万隆精神永葆活力,亚非各国需要跨越前进过程中的“三大陷阱”:

第一,亚非各国要跨越“贫困的陷阱”。只有和平才能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正如印尼总统佐科所言,这个星球“3亿富人的阴影下生活着12亿忍饥挨饿的人”。受各种内外因素的困扰,西亚北非近年动荡不定,战祸、恐怖主义盛行,让广大人民饱受折磨,世界充斥着不正义、强国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中国作为世界最大发展中大国,彰显大国担当,习近平主席在万隆宣布:“将于年内对已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97%税目产品给予零关税待遇。

第二,亚非各国要跨越“修昔底德陷阱”。亚非新兴崛起大国曾经饱受殖民主义之苦、军国主义奴役之痛,恪守来之不易的和平,珍惜来之不易的发展机遇,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力量始终是代表国际和平的正能量,正如习近平主席2014年1月22日接受《世界邮报》专访时指出,针对中国迅速崛起后,必将与美国这样的旧霸权国家发生冲突的担忧,我们都应该努力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强国只能追求霸权的主张不适用于中国,中国没有实施这种行动的基因。

第三,亚非各国要跨越“中等收入国家陷阱”。按照英国经济史学家家格斯-麦迪森的统计,公元元年至1820年,万隆会议29国中不包括日本在内的28国经济总量分别占全球67%和55%,万隆会议参加国家代表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高峰,19世纪初叶开始,西方列强崛起殖民主义导致万国会议国家衰落,从1870年占比35%跌至1940年9%,1955年恢复至15%,经过60年的和平发展,万隆会议国家在当今世界经济中的比重超过50%。放眼全球发展历史,二战后,全球超过100万人口的国家和地区中只有日本、我国台湾和香港、新加坡、韩国等少数几个经济体突破中等收入陷阱,跨入高收入行列,亚非拉美等大多数中等收入国家依然陷人中等收入陷阱。亚非各国要适应经济全球化、全球能源安全、气候变化、知识经济信息化浪潮,通过创新发展驱动跨越“中等收入国家陷阱”。

中国从积弱积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低谷带领人类6亿人走出贫困,和平崛起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面向亚非欧三大洲倡议“一带一路”构想,发起成立亚投行和丝路基金,深化区域和跨区域合作,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构建宽领域、多层次、全方位的亚非合作新格局,习近平主席在万隆会见6国领导人5提“一带一路”,为万隆精神赋予了全新内涵与外延。

亚非各国携手共建“亚非命运共同体”,筑牢“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石,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但愿万隆精神生命之树长青!

原标题:万隆精神跨越三大陷阱 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责编:冯登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