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人家]农学专家眼中的藏区变化

15.02.2017  14:01

  “松潘的人民有情,松潘的山水有情,我将在松潘的田地间继续求索。”

  ——张 猛

  2015年7月,离开松潘一年后,张猛再次回到这个他挥洒两年汗水的地方,继续进行果树技术指导。

  张猛是西南科技大学博士、农学专家,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两年间在松潘援藏。为农民做培训、引进草莓品种、助推蓝莓产业、力促“雪山梨”发展……他发挥专业特长,努力推动松潘农业发展,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高原上的果树学博士”。

  △ 张猛(右一)

  两年时光,张猛与松潘相识相知,见证了松潘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见证了松潘农业农村的变化与创新,见证了松潘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改善。如今,这片高原上的农产品品种丰富,质量优化,规模扩大,农业生产水平迈上了新台阶。

  拥有农学专业特长的他,主要负责援助松潘的农业建设。然而,初到松潘,迎接他的是松潘农产品带来一系列的困难与挑战。

  到松潘后,张猛用近一个月的时间在全县深入调研,进村入户,了解松潘的社会、经济、民生、文化等情况。农业是松潘县支柱产业之一,然而,松潘的农业发展面临着自然条件恶劣和农业技术水平较低的双重挑战。松潘地形以高山为主,地貌差异大,地形复杂,加上大部分地区寒冷潮湿,许多农产品根本无法在这生长,农业发展受到了极大限制。此外,松潘的农民接受新技术、新理念的机会少,农业研究人员更是稀少。

  △ 张猛在田间

  2012年,松潘在得到西南科技大学对口定点帮扶后,草莓等小水果受到培育,专家们对果农进行了专业的知识传授,建立示范基地进行产业化生产。如今,这些水果已经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水果种植产业成为松潘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

  草莓是喜温植物,对松潘的高寒气候而言,曾是果农“高不可攀”的水果,人们偶尔能在田野山间看到几株野生草莓。但张猛等农学专家们实地调查之后发现,松潘具有生产夏秋季草莓的独特优势,松潘有适宜高品质草莓生产的自然条件,更能够配合旅游产业,开辟广阔的销售市场。而夏秋季草莓的种植,弥补了我国草莓全年供应夏秋无草莓的空档。

  三年过去,松潘草莓已经进行产业化生产,整个草莓的产业链得到完善,此外,松潘还创新了销售、加工、自主采摘多种盈利形式。草莓的平均售价30元/公斤以上,为当地农民开辟了新的收入来源。一到旅游旺季,游客在松潘旅游之余,还能在当地的草莓园自助采摘,享受田园乐趣,这也渐渐成了松潘旅游的一大特色,促进了松潘的全面发展。

  △ 梦幻高原(吴和政摄)

   农产品家族的更新换代

  在松潘援藏的两年,张猛不仅见证了草莓产业的发展,他还见证了蓝莓产业的升级、镇江“雪山梨”的更新换代,藏香猪成为松潘的另一张名片……

  要真正促进松潘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让农民创新思想,掌握先进的技术。以张猛为代表的农学专家们多次深入到草莓、蓝莓种植基地和“雪山梨专业合作社”,对农民、农业干部进行培训指导,采取现场授课或是与果农面对面交流。传授果树新技术、新观念,指导果树管理,培养了二十余名本土的“田秀才”。

  李洪是“雪山梨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在接受专业技术指导后,梨园的管理得到规范,在他的带领下,现在,当地有100余户农民种植雪山梨,雪山梨已经成为镇江关片区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

  在松潘工作的两年,是张猛人生中的宝贵财富,他见证了松潘现代农业的起步与发展,并促进松潘经济与社会的进步。在张猛看来,松潘的发展与西南科技大学紧密相关。“一开始,我心里就很清楚,自己是一名战士,我的身后是学校领导和亲人的嘱托。”学校从资金、技术、人员层面对松潘的经济、农业、教育等多个方面进行援助,最终促进松潘的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

  两年松潘行,一生援藏情。尽管两年援藏已经结束,但张猛的松潘使命并没有结束,他至今仍然关注着松潘的发展,并给予果农们技术支持。此外,他还投资建立了草莓基地,他说:“松潘的人民有情,松潘的山水有情,我将在松潘的田地间继续求索……”(文/王珊 专供中国西藏网)

(责编: 苏文彦)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