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山圣路清道夫

05.07.2015  12:43

阿青布的环保之旅越走越远,每年都组织村民自发去清理外转路线的垃圾。摄影:徐文昆

梅里雪山,既是三江并流自然遗产的核心区,又是风景名胜区和国家公园,总面积为960平方公里,地处滇、川、藏三省结合部,海拔6740米的主峰至今仍是人类未能征服的“处女峰”,也是唯一一座因文化保护而禁止攀登的高峰。梅里雪山和西藏的冈仁波齐、青海的阿尼玛卿山、青海的尕朵觉沃并称为藏传佛教四大神山。此外,他还是雍仲本教圣地,雍仲本教有四大神山之说,主要有阿里的岗底斯山、林芝的本日神山,昌都的孜珠山、德钦的梅里雪山。

正因为如此,每年前来朝觐梅里雪山的香客络绎不绝。随着知名度的提高,不仅是藏民族的香客,就连来自内地北京、上海及广东的驴友也呈现梯级增长,海外的游客也逐年增多,香客们虔诚行愿劳身苦力、游客们饱览壮美景色,各得其所,梅里雪山外转经路线正成为越来越热络的探险朝圣之旅。蜂拥的人群所带来的生活垃圾一路抛洒在梅里雪山周边的苍松翠柏之下,高寒草甸、干热河谷之间,从云南德钦境内绵延至西藏的察隅、左贡县,200余公里的外转线路成为三不管的垃圾污染带。“有的地带,垃圾多到根本没地方支帐篷宿营。

你到底是愿意留在那个原始的风景里被人欣赏呢?你还是愿意只做一个欣赏别人、欣赏风景的‘现代’的过客?……”若干年前,著名作家李锐来到香格里拉,在某个草原遭遇到村里孩子们的“收费照相”后,并没有囿于游客的身份抱怨管理缺失乱收费,而是扪心自问,当自然的风光无一幸免地变成旅游项目被经营的时候,已经“现代化”一些人,要求保留原始风景的人道基础是什么?是当地人的贫穷或是藏民族千百年来的尊重自然、敬畏自然呵护下来的风景中再添上一笔不和谐的痕迹?

家家出人,户户自带干粮,渴了喝山泉,饿了吃点糌粑,晚上露宿山林,顶着炎炎烈日或霏霏雨雪把沿途散落的垃圾一一拣回来。

梅里雪山外转路线的困境,在时隔多年后也遭遇了这个悖论,得益于原始、封闭的天然美景,越来越多的香客、游客纷至沓来,越来越多的沿线村民办客栈、建小卖部,从原始风景的一部分变成有经济能力走出去欣赏别人、欣赏风景的“现代人”。然而供养这一看似双赢关系的自然生态系统却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在梅里雪山景区范围内,由于实现了规范经营管理,所有的垃圾能够基本妥善处理,而外转环线横跨滇藏,迪庆的梅里雪山管理局对于西藏境内的线路管理“政出无门”,加之又无专门的经费,沿线生活垃圾越来越多,已超出了环境的负荷。势必又影响到香客游客流量进而影响到村民的收入,回到原来的生活,只是风物早已不再。

阿青布,一个土生土长的德钦县云岭乡查里桶村村民,由于该村羊咱桥附近的小庙是传说中取转山的钥匙地方,香客们都会把他们村作为外转始发的第一站。阿青布从小就看着来自五省藏区的信教群众熙熙攘攘朝拜梅里雪山,长大后,自己也虔诚外转梅里雪山。“垃圾污染的情况从2003年以后就开始变得突出,以前没有快餐食品、白色污染,一个十多人的队伍就是两口锅,十来个碗,三石一顶锅,人走灶熄,基本没有不能降解的垃圾遗留。

而2005年之后,阿青布再去外转,沿途垃圾已经达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一方面由于香客、游客暴增,沿途村民和游客大量购置包装过度、不可降解的快餐食品、瓶装饮料,加之又没有固定的垃圾回收装置,导致沿途垃圾遍地,经年累月,散发着阵阵恶臭。

我们村里的烧香台,从我小的时候就一直用到现在,从来不会有垃圾出现,我们都细心地把垃圾带回来处理,阿尼卡瓦格博在我们的心目中无比神圣,作为神山脚下的子民,我们尊重自然、敬畏神山的”登巴“(公序良俗)不能丢。”回到村里跟村民一合计,大家也非常赞同,33户人家的查里桶,每户派1人,外带村里仅有的20多匹马,专程去清理200多公里外转路线上的垃圾。这一走就是20多天,从海拔1000千多米的干热河谷,到4000多米的雪山垭口,其中的辛苦难以道尽。没有一分钱的经费,家家出人,户户自带干粮,渴了喝山泉,饿了吃点糌粑,晚上露宿山林,顶着炎炎烈日或霏霏雨雪把沿途散落的垃圾一一拣回来。“装到自带的蛇皮口袋里,神山区域内还不能烧,衣物食物垃圾等可降解的就找地方掩埋,塑料垃圾封装好就人背马驮带到几十里远的村庄或找个没有树木生长的岩缝藏好,也没有个妥善的处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