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雨初:心系“高原之舟”,坚守西藏文化多样性

27.11.2016  00:09

中国西藏网讯 11月23日上午,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第三届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作为协会理事,西藏牦牛博物馆馆长吴雨初接受了中国西藏网记者采访。


西藏牦牛博物馆馆长吴雨初(图片由吴雨初本人提供)

黝黑的皮肤,流利的藏语,眼前的吴雨初很难让人相信是一名江西人。多年的西藏工作经历,赋予了他对西藏文化独到的见解。

1976年,吴雨初进藏工作,通过多年与农牧民打交道,他逐渐对牦牛文化产生了深厚的感情。1992年,虽因工作调动回到北京,但却始终心系“高原之舟”。“保存牦牛文化物证,展示其千百年来所承载的民族历史文化。”带着这一理念,吴雨初不断与北京有关方面协调。最终,牦牛博物馆被纳入北京援藏项目。2011年,吴雨初辞去当时北京出版集团党委书记兼董事长的职务,以援藏干部身份返回阔别20年的西藏,全心投入到牦牛博物馆的建设之中。


西藏牦牛博物馆外景(图片由吴雨初本人提供)

2014年5月18日,世界第一座以牦牛为主题的国家级专题博物馆——西藏牦牛博物馆正式开馆,至今已接待观众10万多人次。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在参观了牦牛博物馆后,评价道:“国内填补空白,世界独一无二。”


西藏牦牛博物馆感恩牦牛厅(图片由吴雨初本人提供)

十世班禅曾经说过:“没有牦牛就没有藏族。”数千年来,牦牛作为一个高寒地区的特有牛种,涉及到了高原(特别是牧区)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衣、食、住、行、运、烧、耕,还是政治、战争、教育、商业、医学、娱乐、文化,都与牦牛息息相关。此外,牦牛文化还深入到了藏族人的精神世界,成为一种精神和艺术的源泉。谈及相关的历史遗存,吴馆长如数家珍:“我们博物馆有45000年前的牦牛头化石,有4000年前新石器时代的岩画,有2000年前的金纸牦牛,有1000年前的天铁托甲牦牛……”

采访中,吴馆长多次强调牦牛文化在西藏文化中所承载的历史意义。“牦牛文化比我们现在所知道的藏传佛教文化要早。藏传佛教文化兴起是距今1200年到1300年的时候,但牦牛文化更早,它早到什么程度呢?现在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说在距今3500年到4500年的时候,藏族人已经驯化了牦牛;还有一个最新的研究成果认为,在距今7300年前藏族人就已经驯化了牦牛。这种畜牧文化,支撑了西藏早期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西藏牦牛博物馆展厅(图片由吴雨初本人提供)

文博界近来有两个重要的文件, 2015年11月通过的《巴黎建议书》,和2016年10月发表的《深圳宣言》,分别提出“多样性”和“多样化”。对此,吴馆长深有体会,“我们在认识一个文化时,一定要看他多样性的价值在哪里。比如说西藏文化中的藏传佛教文化肯定是主流,但是,牦牛文化就是多样性。”

12月15日,首都博物馆将要举办一场“牦牛走进北京”的展览。“今天,在各方面的支持之下,我们的牦牛文化走出了高原,明天我们还要走到海外去。”谈到对未来的期望,吴馆长表示,希望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以及更多的政府、非政府组织,能够加入到牦牛文化的推广宣传之中,让世界了解到,西藏文化不只是藏传佛教文化,还有像牦牛文化这样更多样的丰富内涵。(中国西藏网 文/李元梅)

(责编: 郎宁)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