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庆州长黄政红:四大百亿产业 点燃经济发展新引擎

09.03.2015  17:20


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州委副书记、州长黄政红

  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拉开帷幕,在众多的议案中,民生保障问题仍是人大代表关注的重点。

   缩短地区贫困面积 提升经济“造血”功能

  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各级党委和政府义不容辞的重大政治责任。

  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自然地理环境恶劣,社会发育程度低,是集民族、山区、贫困为一体的经济欠发达地区,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脱贫成本高,不仅同一行政村的村民小组生产生活条件千差万别,而且农民收入差距呈逐渐扩大之势,是全省扶贫开发类型最特殊的地区。

  近年来,迪庆州的扶贫开发工作一直受到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高度关注。如何加快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根本上解决以行政村为单位的整体贫困现状,缩小城乡、乡村、村与村之间的收入差距是摆在全州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州委副书记、州长黄政红表示,从过去的送钱、送粮到现在逐渐规范化推进扶贫工作,迪庆州的扶贫力度获得大幅度提高。

  迪庆作为五大藏区之一,迪庆的扶贫主要是从过去的散装型输血式扶贫,转为造血功能性、整片整村的帮扶。黄政红介绍,近年来迪庆坚决落实扶贫政策,精准扶贫,围绕高原特色农产品、生物资源开发、文化旅游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推动收入倍增。同时,通过生态移民、产业移民的模式,把分散在生态脆弱的高原上的贫困村民,移居到江边,由国家筹措资金为他们开垦田地,引进新的产业,并鼓励当地百姓发展高原特色农业,以此解决当地的贫困问题。

  此外,为了加大对口帮扶力度,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云南省政府决定建立3市对口帮扶机制。由昆明市结对帮扶香格里拉县,曲靖市结对帮扶维西县,玉溪市结对帮扶德钦县,形成3市帮扶迪庆州3县的“一对一”帮扶格局,并进一步动员和引导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参与对迪庆藏区帮扶工作,积极开展“企村共建”、项目引进、智力扶贫等活动,最大力度培育新兴产业,提升当地经济发展的“造血”功能。 

   建设四大百亿产业 推动经济迈步新台阶

  完成扶贫开发是紧扣民生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实现“小康社会”的奠基石。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要推进民生保障工作,还要加强经济发展建设。

  2014年,迪庆州国民经济保持平稳发展、稳中有升的运行态势,经济增速位居全省乃至全国十个藏族自治州前列。随着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推进和云南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为迪庆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迪庆州委、州政府在实施“产业强州”战略中,着力培育旅游、生物、水电、矿产四大支柱产业,使之成为推动全州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引擎”和百亿产业。

  黄政红介绍,迪庆有着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及珍稀动植物,风格迥异的多民族文化,神秘深邃的宗教习俗,同时拥有“香格里拉”、“三江并流”两个世界级品牌,因此如何做强做大旅游资源是迪庆目前的工作任务。

  生物资源富集的优势为迪庆发展生物产业奠定了基础。州委、州政府结合独特的资源优势,通过建设特色优质原料基地和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提升地方特色优势畜牧业、特色种植业、高原植物药业和经济林产业,培植龙头企业,迪庆州生物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水电产业是迪庆州的优势产业,地处“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核心区,金沙江、澜沧江纵贯全境的地理优势,赐予了迪庆得天独厚的水能资源。近年来,迪庆紧紧抓住西电东送的历史机遇,把水电产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先导加以布局,明确提出“大力开发水能资源,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的发展思路,将水电作为全州的支柱产业来培育,迪庆的水电事业向产业化、规模化挺进,使生活在雪山峡谷中的藏族群众告别了松明、酥油灯照明的时代。

  迪庆是中国最具潜力的矿产资源富集区,为了把这一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迪庆结合产业政策和产业结构调整需要,按照建立新型工业化和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通过配置、收购、参股、兼并、合作、联营等方式、对全州矿业经济的生产要素进行集中和重组,逐步形成以大型矿业集团为主体、中型小型矿山协调发展的矿业开发新局面。

  以大企业带动大项目,大项目促进大发展,进一步发展壮大生物、水电、矿业、旅游四大支柱产业,加快培育新的工业经济,已经成为迪庆实现跨越发展的着力点。黄政红表示,迪庆的经济发展既要有质量也要有水平,要走一条跨越式的发展道路,只有这样才能跟得上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脚步。2014年迪庆经济总量达到147亿,相信随着四大百亿产业的全方位发展和推进,未来迪庆经济发展将达到另一个新台阶。

  原标题:迪庆:四大百亿产业 点燃经济发展新引擎

(责编: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