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进藏女兵相聚纪念西藏和平解放65周年

25.05.2016  10:10

  △首批进藏女兵相聚纪念西藏和平解放65周年,左一为李国柱。

  中国西藏网讯 5月12日,在西藏和平解放65周年纪念日前夕,当年首批进藏女兵在西藏自治区党委原第一书记阴法唐与夫人李国柱的家举行座谈会,纪念西藏和平解放65周年。

  作为首批进藏女兵之一、阴法唐的夫人李国柱今年已84岁,她作为首批进藏女兵,18岁赶着牦牛进西藏,在那里整整工作了23年,会说一口流利的藏语,说起西藏,她依然一往情深:

  1950春,按照党中央的部署,18军拉开了进军西藏的出征帷幕。在这几万人的行军队伍中,共有1100多名英雄女兵。她们分别来自北京、成都、重庆、西安、郑州和南京等地,年龄大多十六七岁,最小的只有14岁。出发前,“我要当兵,我要进藏”的口号与决心让姑娘们热血沸腾。都市的大街小巷,上演了一幕幕“逃出家门赶部队”、“穿着旗袍追军车”以及“情郎送妹去疆场”的活剧。

  在没有路的横断山脉、昆仑山脉、冈底斯山脉、唐古拉山脉里,她们斗风暴、抗缺氧、忍饥饿,她们爬雪山、越沼泽、蹚冰河,战胜了不计其数的泥石流和山体滑坡,创造了人类行军史上绝无仅有的大穿越,硬是用血肉之躯走出了一条解放西藏的撼世天路,谱写了一曲巾帼不让须眉的壮歌。

  战胜高寒缺氧是女兵首要面对的难题。行军途中,懵懵懂懂的姑娘们无论是文工团员还是医疗队员,每人负重都在40斤以上,进军西藏的女兵装备不能少,乐器和药品更不能丢。尽管出发前进行过行军负重强化训练,踏入高原的雪山峻岭、冰川峡谷才知道,这里的空气含氧量很低,头痛、胸闷、口干舌燥、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等高原反应时时都在挑战生命极限,行军难度不可预测。

  有的姑娘行进中口吐粉痰(缺氧导致的肺部出血症状),突发急性肺水肿或脑水肿,永远地倒在了那片土地上。在一座叫布绒那寺庙的背后,至今静卧着9座坟茔,墓碑上刻着“无名女战士墓”,那里边躺着李淑惠、周婉兰、赵子珍等9名行军途中抢修甘孜机场时因窑洞塌方不幸捐躯者的遗体。

  抵抗饥饿是女兵们面对的一大难题。“解放西藏,不吃地方”,这是党中央从西藏的经济政治状况出发,确立的一项体恤藏族人民疾苦的方略,虽然费用由中央包干内地供给,但高山冰川带给运输补给的难题也是空前的。汽车补给受路况限制,飞机空投又往往被恶劣无常的天气阻隔,女兵们挖野菜、嚼草根、吃冰块,连一路张贴宣传标语剩下的一点浆糊都是最美的佳肴。

  到达拉萨后,面对复杂的环境和民情,进藏女兵们在世界海拔最高的舞台上,她们用动听的歌声、优美的舞姿、真挚的情感感染了百万翻身农奴;在万里雪山草原的村镇藏包里,她们用高尚的医德、博大的爱心送温暖搞宣传;她们与男同志一样入沼泽、进墨脱、踏勘野人区,开荒种地,创造了生产自救的奇迹;她们参加西藏平叛和对印度入侵的反击作战,在炮火硝烟中认真行使了人道主义职责。

  △有关进藏女兵经历的著述。

  进藏女兵的经历,在世界女兵史上空前绝后。她们的感人故事不能轻易忘记,她们是当之无愧的巾帼英雄。

  一位老西藏曾说过:“当年解放军进藏途中就似一幅幅壮丽的画面,其中首批进藏女兵就似画面中绚丽的玫瑰”!她们充分体现了中国女性那种民族精神中的坚韧、执著、勇敢、奉献精神。(文、图/李炎星)

(责编: 刘莉)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