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贝勒府到皇家寺庙 雍和宫的数次变身

12.05.2017  14:29

△香火缭绕着的雍和宫

在藏传佛教寺庙中,雍和宫是很特别的一座。

它曾经是一座亲王府邸,而这位亲王正是现如今活跃在清宫戏里的“四爷”、康熙的第四个儿子胤禛。

△这里曾经见证了雍正、乾隆两代帝王的成长

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康熙皇帝把北京城东北方位的一座府邸作为“贝勒府”赐予皇四子胤禛。康熙四十八年(1709),胤禛被封为“和硕雍亲王”,“禛贝勒府”也随之升格为“雍亲王府”。

康熙儿孙众多,执政后期却一直没有明确册立太子,未来的皇位悬而未决,众位皇子明争暗斗。在后世的演绎里,无数个跟“四爷”夺嫡有关的场景,都是在雍亲王府发生的。而后来成为乾隆皇帝的弘历,也出生在这里。

△用满汉藏蒙文标注的匾额

1722年,康熙驾崩,经历了九子夺嫡的惨烈斗争、并取得最终胜利的胤禛继承了皇位,次年改年号为雍正。雍正三年(1725年),曾经的雍亲王府被改为行宫,称雍和宫。

又过了将近20年,在乾隆九年(1744年)的时候,雍和宫再次“变身”。

乾隆皇帝将生于斯长于斯的雍和宫,改为藏传佛教格鲁派寺庙。至今雍和宫内还立有一块四方碑,刻着乾隆所撰写的,以满、汉、蒙、藏四种文字呈现的《喇嘛说》。

就这样,在半个世纪的时间里,这座原先的贝勒府几经蜕变,成为如今北京最大的藏传佛教寺庙。

△雍和宫内的藏式宝塔造型

雍和宫的建筑,结合了汉、藏等多民族建筑特色,钟楼、鼓楼、经殿、佛像俱全。汉式的飞檐红墙,藏式的铃铛宝塔,在这方院落中完美统一,毫无违和。

1950—1952年间,国家两次拨巨款对雍和宫进行全面修缮,1961年,雍和宫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1年作为宗教活动场所对社会开放。

从正月初一的头香,到正月末二月初的金刚驱魔神舞,再到农历四月的佛吉祥日法会,九月的“大威德金刚”法会……雍和宫遵循历史仪轨,承担着宗教活动场所的职责,保持着井然的秩序。

而作为一座有着300多年历史的建筑,雍和宫也见证了新旧社会制度的更迭交替。在新时期,这座曾经的皇家寺庙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中国西藏网 文/杨月云)

(责编: 苏文彦 郭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