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专家谈」仲格嘉:藏医药事业已从藏区走向内地跨向世界

15.03.2017  15:36

仲格嘉在北京藏医院图书室

中国西藏网讯 藏医藏药是我国医药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西藏解放后,党和人民政府十分关心和重视民族医药卫生工作,使藏医药事业得以迅速发展。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藏医药事业在青藏高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全国“两会”期间,就藏医藏药发展的相关问题,中国西藏网采访了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北京藏医院副院长仲格嘉。

“这些年来,藏医药事业的发展我认为可以用蓬勃发展来形容”,仲格嘉介绍:“解放前藏医主要由以下几种形式传承下来,一是由寺院里的‘门巴扎仓’(翻译过来就是‘藏医学院’的意思),他们继承了比较传统、系统的藏医学,那个时候‘门巴扎仓’都在寺院里,所以对于百姓就医还是不太方便;还有一种是民间医生,他们虽然没有受过系统的医疗学习,但是通过自己摸索或者拜师学医掌握了诊治某些疾病的技能。因此那时藏医药别说在内地,就是在藏区也不是非常普及。”

仲格嘉在拉萨的宗角公园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西藏和四省藏区相继建立了藏医医疗、教育机构,抢救、整理了藏医药珍贵古籍文献,规范了藏医诊疗技术,使藏医独特的诊疗手段得到了极大的发挥。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落实民族及宗教政策,藏医学教育步入了正规教育时期,逐渐完善藏医学方面的人才培养和机构建设。比如1979年在甘南州卫生学校,设立了首个藏医班。当时学校里不但没有藏医学生,就连藏医学的老师也没有,所以政府就从赤脚医生中层层选拔、考试将一批优秀的‘门巴’纳入国家人民教师行列,又招了10个学生,第一届藏医实验班就这样成立了,因第一个藏医班成效非常好,老师很负责,学生也很努力,就连续招了第二批20人,还有第三批,学员也越来越多了。”仲格嘉本人就是第二届甘南州卫生学校藏医班的学生,当年毕业时以第一名的成绩被甘南州藏医药研究所录用。

仲格嘉不但是新时代国家培养出来的藏医药专业人才,同时他也是建立藏医院机构的功臣。1994年仲格嘉在甘南州藏医药研究所领导的要求下,在兰州建立了甘南州藏医药研究所兰州藏医门诊部,1999年又在兰州建立了藏医院。

其实甘肃只是藏医药发展的一个缩影。1972年拉萨市卫生学校就开办了藏医培训班,1972至1983年,先后培养了181名藏医药人才。1983年西藏自治区藏医学校建立。1985年,西藏大学附设了藏医系,1989年西藏大学在藏医系的基础上和西藏自治区藏医学校合并建成了藏医学院,当年招生30人。

藏医机构铺天盖地 扎扎实实做到了便民就医

“截至目前,我国西藏及四省藏区已创办县级以上藏医院90余家,独立藏医研究机构10家,藏医药企业50多家。全国藏医药正式从业人员1万人左右。整个藏医人才、医疗机构、研究机构等都是配套的。藏区人民逐渐不用为看病远、不方便发愁,而当地的藏药也因为价格实惠而深得人心。”仲格嘉说:“现在藏医药的普及已经不能和过去同日而语了,包括内地藏族人民不多的地方也建立了藏医院,比如北京藏医院,同时我国的藏医药还从内地走向了世界,比如瑞士的白玛药厂,俄罗斯也有专门研究藏医藏药的机构。”

人们对藏医药医疗服务需求的不断增加,传统藏医药的生产厂家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为藏药走出区内,走向国内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西藏网 文/王艺灵 图片仲格嘉提供)

人物介绍:

仲格嘉,藏族,藏医主任医师,医学硕士,系甘肃省甘南州卓尼县人,现任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藏医药研究所副所长、北京藏医院副院长。1985年8月以总分全校第一的成绩毕业于甘南州卫生学校藏医班,并被录用于甘南州藏医药研究所。曾在西藏自治区藏医院进行临床进修一年,师从西绕加措、加羊加措、慈智加措、加羊尼玛、图布旦老师和西藏自治区藏医院巴旦丹增、洛桑索南等专家。1994年9月创办甘南藏医药研究所兰州藏医门诊部并兼任门诊部主任。1999年5月创办兰州藏医院,时任兰州藏医院第一任院长。2005年7月在导师旺堆教授的指导下,获得西藏藏医学院医学硕士学位,同时获得本届“优秀毕业生”荣誉奖。2005年至今工作于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北京藏医院、藏医药研究所。2003年获得由甘肃省卫生厅、共青团甘肃省委授予的“全省卫生系统2001年至2002年度青年岗位能手”奖;2008年获得中直管理局授予的“中直系统先进医疗工作者”奖;2014年4月获中央直属机关工会联合会授予的中直机关“五一劳动奖”。

(责编: 吴建颖 郭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