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国梦世界梦交相辉映

27.03.2015  11:16


图为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举办地。

  风清气爽,海阔天高,海南博鳌云集宾朋。3月26日,为期4天的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在这里拉开帷幕,宁静的小镇再一次沸腾起来。

  “亚洲新未来:迈向命运共同体”,年会主题充满感召力。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应邀出席年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格外吸引世界的目光。

  又一次,期待在思想激荡中领悟真知灼见。又一次,渴望在智慧交融中达成发展共识。

   一个热词,标注中国外交新境界

  命运共同体,已是具有代表性特质的中国外交热词。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党的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首场外事活动,又以命运共同体“开题”——“我们的事业是同世界各国合作共赢的事业。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两年前,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主旨演讲中提出倡议:“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应该牢固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顺应时代潮流,把握正确方向,坚持同舟共济,推动亚洲和世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两年来,命运共同体意识指引着博鳌亚洲论坛的发展方向,也为亚洲乃至世界发展注入乘势而上的动力。

  在博鳌亚洲论坛发起人之一、澳大利亚前总理霍克看来,提出“命运共同体”这个概念非常明智和敏锐。“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发展推动了亚太地区经济发展,对世界经济也发挥着重要影响力,澳大利亚也因为中国的发展而受益。在金融危机中,得益于澳中经贸合作,澳大利亚的经济才免受重创。因此,‘命运共同体’不只是一个概念,中国的发展将推动亚太地区国家之间的互助协作。

  读懂“命运共同体”这个热词,更好把握中国外交脉动。

  从2013年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主席提出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突出体现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到2014年中央外事工作会议强调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深化同周边国家的互利合作和互联互通。中国周边外交理念,将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提升到情感高度,打上邻里亲情的烙印。

  “当今世界,人类生活在不同文化、种族、肤色、宗教和不同社会制度所组成的世界里,各国人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2014年3月,习近平主席真诚朴实的话语响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

  “我很欣赏习近平主席关于命运共同体意识的提法,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所有的国家都共享共同的未来。”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的印度工商联合会秘书长迪达·辛格由衷地说。

  博鳌亚洲论坛理事、法国前总理拉法兰说:“有那么一句话:‘没有人能够独自成功’, 我们所有人都相互需要。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命运共同体就是要共同发挥我们的聪明才智一起取得成功。中国找到了其一流的作用与影响,为世界带来了多极和谐的和平理念。我们的命运就是一起实现世界和平。

  从亚洲出发,走向世界,中国外交着眼“发展之路上的利益共同体”这一现实根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种担当,托起和平发展新梦想

  命运共同体意识,融入中国外交实践,孕育和平发展、合作共赢鸿篇。

  11次出访,足迹遍及亚、非、欧、北美、南美、大洋洲等六大洲的31个国家,会见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246人次,参加24场重要多边外交活动……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以亲身实践,积极倡导命运共同体意识,描绘中国梦世界梦交相辉映美好愿景:

  ——在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指引下,中国同周边国家全面展开各层次、各领域交流,不断深化彼此利益融合,逐步加深相互理解。

  ——在积极构建健康稳定的大国关系框架的过程中,中美达成共同推进新型大国关系的重要共识,中俄关系始终保持高水平运行,中欧共同打造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

  ——在贯彻真实亲诚理念的实践中,中国同非洲、拉美、阿拉伯和南太等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全面提升。

  ……

  经典时刻,铭镌史册。

  从早春三月的莫斯科到云淡天高的索契,习近平主席连续两年将俄罗斯作为当年首访国。党的十八大以来,中俄两国元首实现10次聚首。命运共同体意识,展现在索契冬奥会上“邻居办喜事,好友来道贺”的鼎力支持,表现在当俄罗斯经济面临前所未有困难时,中俄经贸合作的“逆势上扬”。

  从安纳伯格庄园不打领带的会晤,到中南海瀛台的冬夜漫步,习近平主席与美国总统奥巴马深入沟通交流,引领中美关系在坦率沟通之中形成更多共识。构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一条前无古人、后启来者之路逐步推进。命运共同体意识,化作共担使命、共负责任的行动——中美在气候变化领域、建立两军互信机制等多方面取得重要成果。

  沿着古丝绸之路一路向西到访中亚四国,一路向南踏访椰树芃芃的东南亚、热浪腾腾的南亚、浩渺烟波中的太平洋岛国,走亲戚、串门式访问韩国、蒙古国……命运共同体意识,嵌入“一带一路”建设新航程。欢迎大家搭乘中国发展的列车,这是一个负责任大国的自信、胸襟与担当。

  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亚信峰会、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传出铿锵有力的中国声音——倡议打造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金砖精神;阐述共同、综合、合作与可持续安全的亚洲安全观;诠释亚太梦想,开启亚太自贸区进程,绘就亚太经合组织互联互通蓝图;倡导各国拿出敢破敢立的勇气,创新发展方式,完善全球治理,做共促经济改革的发展伙伴……命运共同体意识,融会于中国梦同世界梦的深度交织之中。

  昂首阔步,声驰千里,万象更新。中国外交的旺盛活力感染着世界,影响着世界,为中国的发展和各国的共同发展创造机遇。“中国的大外交战略已基本形成。”这是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的感言,也是国际舆论的共同判断。

   一大构想,激荡合作共赢新希望

  顺应时代潮流,一个宏大的中国方案为各国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开启了新的机遇之窗。

  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主席在出访中亚和东盟国家时,相继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个贯通中亚、南亚、东南亚、西亚等区域、连接亚太和欧洲两大经济圈的战略构想展开锦绣画卷。中国以命运共同体意识,推动各国互联互通,倡导建设深度交融的互利合作网络。以合作促发展,以发展求繁荣,符合世界各国的根本利益,创造性的构想赢得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同。

  芬兰总统尼尼斯特说,“一带一路”是习近平主席提出的非常重要的倡议,沿线基础设施的改善对各方都有利,将拉近中国与世界的距离。人们共同期待,“一带一路”将取得更多早期收获,助推亚欧大陆整体振兴。

  法国前总理拉法兰说,习主席关于“一带一路”的构想在法国引起很大反响。法国“丝绸之都”里昂位于古丝绸之路的最西端, 而北京则位于最东端。振兴这条经济与文化纽带将有助于拉近中欧关系。

  沙特阿拉伯石油公司总裁哈立德·法利赫说,“一带一路”以惠及世界2/3人口的经济发展为宏大目标。这需要非凡的远见,而这一愿景和任务同等伟大。

  “一带一路”不断激发新一轮区域合作热潮,拥有越来越坚实的支撑。中国已同俄罗斯、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卡塔尔、科威特等国签署了同“一带一路”建设相关的合作协议,一批条件成熟的重点合作项目已经破土动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筹建中的金砖国家开发银行、拟议中的上海合作组织开发银行等都将为共建“一带一路”贡献力量。

  点击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日程,一系列有关“一带一路”与区域合作的主题跃入眼帘:“媒体领袖圆桌:凝聚丝路共识,共绘媒体合作新未来”“‘一带一路’:跨国公司的机遇与香港的角色”“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分论坛暨中国东盟海洋合作年启动仪式”“东盟共同体:一体化的新起点”“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与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多边金融格局中的新力量”“构建东亚经济共同体”……

  “一带一路”,让命运共同体意识既看得见又摸得着。

  “习主席在两年前就为当前世界经济的发展方向指明了道路,让人不得不佩服习主席对国际形势深刻的理解和洞察力。”俄罗斯工商会主席谢尔盖·卡特林说,“我在近3年来有幸4次得到习近平主席接见,他的干练和认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希望中国在未来的世界经济发展和一体化进程中继续发挥建设性作用,我对习主席在今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充满期待。

  瞩望亚洲新未来,迈向命运共同体。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孕育希望,激荡梦想。(本报记者吴绮敏、赵成撰写,本报驻外记者鲍捷、吕鹏飞、李永群、谢亚宏参与采访)

  原标题:让中国梦世界梦交相辉映——写在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召开之际

(责编:范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