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50年]韩书力:四十载春秋画坐标

21.08.2015  10:32

  编者按:50年的历程,在西藏这片高原热土上,发生了无可比拟的巨大变化。每一个新起点、新跨越发生的当下,都留有一代代与西藏结缘、有故事的人的印记。而流淌在每个人心底的那段西藏时光,也正是岁月长河中最珍贵的记忆,浓缩着一个时代的梦想。

  40年前,为筹办西藏自治区成立10周年成就展,韩书力机缘来到西藏展览馆工作。作为一名美术从业者,他经历、见证了西藏的历史进程,求索奋斗了整整四十多个春秋。


韩书力在绘画创作

  “今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我个人的艺术生命和自治区成立是有关联的。” 西藏美协主席韩书力感叹道,40年前,为筹办西藏自治区成立10周年成就展,他机缘来到西藏展览馆工作。“那时的西藏展览馆美工力量不够,从内地和其他地方借了一些美术工作者。这样的机缘让我和西藏结下不解之缘,这一走进就为了艺术心甘情愿求索奋斗整整四十多个春秋。

  经历者、见证者与受益者

  韩书力初到西藏,就被这里的美,藏族人民的淳朴、厚道深深吸引。遥想当年,抱着信念与理想,他义无反顾地奔向祖国的边疆,与西藏百姓融合在-起,与悠久神奇藏文化叠印,与圣山神湖相依相伴,行驶在这片高天厚土上四十年。韩书力说:“我只能算是近40年西藏历史进程中的经历者、见证者与受益者,特别是文化艺术方面的发展,我只是以美术从业者的眼光来认知与判断西藏文化。自愿加盟成为西藏文化之旅的一分子。其实60年代初,我的老师们就先后到西藏采风,深入生活,最先我是通过他们的作品认识西藏的,说实话那种认识是理性的。

  1973年,韩书力有缘到西藏以后,感觉西藏的美术有突出的特点,本土画家和当代的绘画艺术距离比较远。“我记得西藏美术老专家强巴老师、益西西饶、昌都的洛松喜热老师,他们都是从50年代起,开始对现代绘画进行局部探索,这是西藏唐卡和西藏壁画艺术改良、创新,和对现代绘画的思索。那时它还没有形成西藏藏族画家的整体的文化创新。六七十年代西藏的美术队伍只能是初具规模,随着国家的政策开放,随着民族宗教、文化政策的一步步贯彻落实,特别是中央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的召开,西藏经济社会得到全面发展进步,西藏文化美术队伍汉藏融合,绘画也随着发展开辟了汉藏文化元素的途径,形成了独具-格、多样的画风,拓宽了西藏绘画的艺术语言。

  西藏给了韩书力无与伦比的美意境,西藏人文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给艺术创作构成了自由驰骋的空间想象力。40年间,韩书力不仅带来了深厚的中原文化底蕴、同时也满怀激情投身到雪域高原的高山大川,视雪域大地传统文化为老师,走访无数农牧区和大大小小的寺院,虚心求教,舍弃了许多俗物俗趣,低调故而能耐得寂寞。对西藏传统艺术的考察、研究、借鉴、执着以求,-次次踏上高原漫漫之路,投身于西藏民族民间文化的广阔天地,在发现与感悟中积蓄着力量,使他有条件在西藏文化的高天厚土中深深扎根。在高原的大地上,描绘追求大美的西藏。期间,他经历了艰苦磨难的生死考验,感知了文化与艺术的双向吸收和融合。没有花言巧语,以自己对雪域净土的真情实感,最终确立发展西藏绘画的艺术灵魂根性,形成了当代西藏独特的绘画艺术风格。孕育了汉藏绘画创作的多种形式,使汉藏文化元素融合得相当完美,创造了汉藏绘画的辉煌成就。


韩书力美术作品

  带领西藏当代美术 “走出去

  在西藏40年,韩书力培养了巴玛扎西、阿旺扎巴、次旦久美、边巴等一大批藏族画家。他全心全意勤恳发现和培养创作人才,对传统民间艺术作长期深入的调查研究,从中发现藏族美术古往今来的艺术经验。以独特卓越的审美趣味和文化取向,使西藏当代绘画在其萌芽就拥有沃土,有所依靠。这是西藏当代美术能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上世纪九十年代,“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的口号在社会各界唱响,韩书力在极其简陋的条件下,依靠极少的人力物力财力,使西藏当代美术以其独特的艺术风彩,实现了“走出去”的愿望。西藏各个艺术家个性鲜明的多样化得到了展现,形成了西藏美术群体崛起的可喜局面。西藏画家群以韩书力为榜样,纷纷携带作品走出国门与世界对话,与当代艺术潮流融汇对接,为想了解西藏的人们送去了惊喜。西藏当代美术以自已的方式改变了外界对西藏的习惯看法。韩书力的水墨画题,形象地表达了跨世纪以来西藏美术的状态。可以说韩书力就是西藏的“招牌画家”。2004年在中国美术馆隆重举办了西藏当代绘画邀请展“雪域彩练”,2011年在北京民族文化官再次举办盛大的西藏当代绘画邀请展“大美西藏”,经过深入思考、艰辛的创作实践,西藏画家们再次有机会向社会展示他们潜心创作的崭新艺术面貌。使西藏美术确立了“出人才出作品”的历史目标可谓功德圆满。

  当大家透过韩书力开辟的“非常视窗”向西藏张望时,可以看到在别处难得一见的西藏山川,人文风采,可以领略西藏文化之旅一分子的独特发现,他不是探险家,却历尽艰难险阻,他不是旅行家,却走上-条漫无止境的路。在广袤的高原大地上,在圣山神湖之间踽踽独行,作着散淡的心灵之旅,当被问及云游历练的心得时, 韩书力答曰:“善取不如善舍”!俨然有“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大气象。欲知其中奥妙,还需从他创作道路的拓展,创作心路的嬗变中寻觅。


韩书力美术作品

  百幅唐卡工程“发现”中青年艺术家

  “习近平主席去年文艺座谈会的重要讲话,我觉得对西藏美术界来说是很难得的春风。近三年来,在区党委和政府落实关于文化繁荣和强区文化创新部署下,区宣传部领衔策划了百幅唐卡文化工程,我认为这就是一个看不见的抓手,能够非常好的整合我们藏族画派的力量,整合我们人才的力量,是一个集中的文化工程,就是把大家都凝聚起来都吸引起来。现在已经有150件作品。”作为西藏美协主席,韩书力说,“我作为一个在西藏工作多年的老美术工作者,特别想表达或者分享的是,通过这个工程收获了一大批成果,就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发现了当代的中青年藏族民间画师、民间艺术家,他们的艺术潜能,艺术主题华丽转身,大大的超出了我本人的预知。他们从一个神本主义转变成人本主义的主题,这不仅仅是社会进步,也是人类文化事业需要关注,需要好好研究的文化议题。也是我们当代美术需要深入思考,需要深入研磨,需要好好探讨的艺术主题。我很震惊,也很幸运,在这退休的年龄有幸还能够参与到这个文化工程,看到非常优秀、非常有潜质的藏族艺术家。

  对于百幅唐卡工程,也出现了一些质疑声。对此,韩书力谈到,这三年来我收到了各种各样的质疑。有些是担心能不能完成,有些担心会不会传承得很完美,或是把认知度很高的艺术形式给破坏了。我觉得大家都非常有责任心,有责任感的同志才会提出这些质疑。当然现在通过作品,特别是区内外有机会看到作品的人,专家也好、专业人士也好,中国美协系统的领导同志等,看了以后都毫无功利性地客观表态,我们自己也觉得这个事儿可以让组织上放心,可以让关心这场工程的读者放心。“我个人认为这批画可以‘走出去’,没有什么障碍。去年和前年我随同国家民委代表团到欧洲、美国纽约考察,向巴黎的吉美博物馆、神农溪博物馆、卢冰博物馆进行了很深入的学习和考察。我认为这批成果国内外都不会‘打哑炮’的。

  韩书力说,西藏的艺术水准应该是“唯新、唯唐、唯美”三唯的要求。“我个人认为,多数作品达到了这要求。审美高度,摸索探索,创新这个文化尺度,我认为基本上达到了组织上文化水准和审美标尺。我是艺委会的主任只能用比较中性的词汇,中国文联、中国美协对咱们的作品应该会肯定。

  40载春秋,从一个美术青年逐步找到自己的艺术坐标。韩书力坦言自己不仅仅是西藏当代美术的加盟者,更是西藏文化艺术的受益者。他认为自己没有离开过西藏,并在这里最终找到了自己的表现领域,这是十分幸运的事。(中国西藏网 文/王淑 编辑/范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