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白皮书:西藏大部分地区仍处于原生状态

20.04.2015  11:23

   中国西藏网 讯 国务院新闻办15日发表的《西藏发展道路的历史选择》白皮书明确表示,目前,西藏的自然保护区面积达到41.37万平方公里,占全区国土面积的33.9%,居全国之首;森林覆盖率达11.91%,活林木总蓄积量居全国首位;各类湿地面积600多万公顷,居全国首位。125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9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在自然保护区得到很好保护,目前,西藏仍是世界上环境质量最好的地区之一,大部分区域处于原生状态。

  多年来,中央和西藏自治区编制实施了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对西藏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进行全面规划和部署。中国政府在1998年和2000年制定的《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中,将青藏高原冻融区作为全国八大生态建设区之一,进行专门规划,建立保护措施。2009年,中国政府通过《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2008-2030年)》,计划投资158亿元,争取到2030年基本建成西藏生态安全屏障。西藏自治区编制实施了《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水土保护规划》、《农牧区环境综合整治规划》、《生态功能区规划》等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并加大通过立法保护生态环境力度,近年来修订了《西藏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出台了《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办法》等规章。


西藏林芝茂密的原始森林。摄影:牧原

  西藏森林面积10余年增长195万公顷

 西藏自治区林业厅4月8日公布《西藏自治区第二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成果》。数据显示:西藏森林覆盖率由2002年的12.37%增至目前的14.01%,10余年间森林面积增加了195万公顷,相当于1.95万平方公里。

  调查成果显示,在西藏120.21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区域内,林地面积1949.40万公顷,森林面积1684.8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14.01%,活立木总蓄积20.9亿立方米,森林蓄积量20.85亿立方米。其中,森林中天然林占绝对优势,占森林面积的99.23%,森林群落结构完整,森林资源大部分处于自然、原始、顶级群落状况;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处在动态平衡状态,生态系统稳定。

  西藏出台最严格制度保护“亚洲水塔

  2013年10月《西藏自治区环境保护考核办法(试行)》出台。该办法规定,环境保护考核结果等级分为优秀、良好、合格等。其中,评定为合格等级的条件,包括主要水体水质、县城建成区空气质量、林地或草地覆盖率、主要污染物减排、项目环评执行率、饮用水水源保护、污染防治、环境综合整治、城镇生活垃圾处理、产业政策执行、环保法律法规宣传贯彻等12个方面。

  2014年,环保部、发改委和财政部三部委联合发布《水质较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总体规划(2013-2020年)》。西藏75处湖泊榜上有名,约占全国的20.6%。其中,羊卓雍措、巴松措的水质达到Ⅰ类标准。《规划》提出,我国将对水质较好湖泊划分为5个自然分布区域进行保护,即东北湖区、东部湖区、云贵湖区、蒙新湖区和青藏湖区。其中,西藏75个湖泊的水质现状全部达到Ⅲ类标准,其中羊卓雍措、巴松措的湖水水质达到Ⅰ类标准。这些地方环境优美,游客众多,均是著名的风景名胜旅游区。水质的优秀,不仅是大自然的馈赠,也是人类自身对自然环境保护开发的体现。

  2014年7月,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再次出台《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将对各项指标完成情况、制度建设和措施落实情况进行考核。到2020年,西藏用水总量将控制在36.89亿立方米以内。


阿里改则县工作人员在查看人工种草的长势。(改则县人民政府供图)

  西藏“减畜护草”人工种草获丰收

  据西藏自治区农牧厅相关负责人介绍,2009年,国务院审议通过了《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2008—2030年)》。2008年以来,《规划》已安排投资3.758亿元,在7地(市)60个县实施人工种草建设任务166.29万亩、在日喀则和山南草原站实施牧草种子建设0.52万亩,建设高标准连片人工种草9.15万亩。

  依托人工种草,西藏自治区多地实现了农牧业劳动力转移增收,有效促进了畜牧业快速、健康、持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冬季补饲和抗灾饲草料紧缺等问题,加快了牧业结构调整和增加牧民群众收入的有机衔接,加快了农牧科技的推广应用,不断改善农牧区生产生活条件,促进牧业经济发展,增加群众现金收入。通过多年的人工种草建设,到2013年,西藏自治区全区人工种草保留面积已达到157万亩,增加了饲草保障,缓解了草畜矛盾,促进了畜牧业生产发展。

  据农业部副部长于康震日前介绍,2013年全国草原天然草原鲜草总产量10.6亿吨,均创近5年来最好水平。全国草业年产值已超过3000亿元。我国已形成草产业发展的国家支持系统,从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鼓励和支持草业的发展。从2011年起,国家每年下拨134亿元,在内蒙古、新疆、西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和云南8个主要草原牧区,全面建立草奖机制。

  《西藏发展道路的历史选择》白皮书指出,西藏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对亚洲乃至世界都有着重要意义。多年来,西藏在发展过程中,始终遵循经济规律、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不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注重经济、社会、生态的和谐统一,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中央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把环境保护放在突出位置,作为发展的重要选项。西藏自治区政府提出了建设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以及建设生态西藏、美丽西藏的战略目标,努力探索高原环境下实现西藏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本文内容综合自新华网、中国西藏网、中国草原网、农业部网站)

(责编:王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