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学者阿旺晋美:唐卡热需冷思考

13.08.2015  16:16

 
阿旺晋美教授正在讲座 摄影:张丽娜

   中国西藏网 讯  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是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其绘画艺术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2006年被列入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从机遇角度说,唐卡在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像现在这样好的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西藏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阿旺晋美如是说。

  西藏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阿旺晋美,为西藏传统美术理论家,唐卡绘画矿、植物颜料工艺专家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藏传颜料制作工艺传承人。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西藏可以寻到根的唐卡艺术有勉唐画、钦孜、嘎玛嘎智、齐乌岗等五大画派,在此基础上,西藏阿里的古格画风、日喀则的勉萨画派等都得到了很好的传承与发展。

  阿旺晋美谈到西藏唐卡面临的机遇时说,目前无论从画家队伍、政府各方面支持力度、形成的市场,都是前所未有的。“就拿解放前来说,西藏画师不超过200个,那么现在远远超过那时候的10倍还要多。西藏四大唐卡画派都已经立项,随着旅游产业的开发,唐卡市场也越来越大。唐卡越来越吃香了!”阿旺晋美感概道。

  目前,西藏已有60余名自治区一级、二级或三级唐卡画师,能够独立完成作品的唐卡画师近千名,从事唐卡产业的人数达上万人。西藏全区涉及文化产业的企业约3000家,其中与唐卡相关的企业占了10%以上。西藏唐卡市场已进入一个新的繁荣阶段。

  当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唐卡、越来越多的游客、信众、收藏家购买唐卡,唐卡已经不可避免的步入了市场化道路上。

 
西藏唐卡画师中青年新秀异军突起,传承与创新间发展 摄影:张丽娜

  那么,过去的唐卡是怎样的状况呢?

  西藏和平解放前,唐卡画师基本是通过父传子、子传孙和师傅带徒弟式小范围和封闭性的模式下培养的。“解放前,西藏唐卡画师只有200人左右,目前已经超过了那个时代的10倍以上。”阿旺晋美说。

  “过去的唐卡是非常慢的工艺。信众不急,慢慢等师傅画完;唐卡画师不急,一笔一线都细细勾勒。”阿旺晋美这样描述当时人们对于唐卡这门宗教艺术的敬仰。

  唐卡包含着人们对 藏传佛教 的信仰,饱含了浓重的文化背景、民俗背景、宗教背景。在时代发展变迁中,如何继续传承唐卡背后的文化内涵是值得当今社会思索的问题。

  “唐卡艺术不同于其他,过去画师绘制一副唐卡不会考虑究竟要收多少钱,因为那个时代唐卡从宗教层面上来说是不可以被标价的,是佛教徒按照自己的经济财力进行付费。有的唐卡可以画上好多年。”阿旺晋美说。

  在看到唐卡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阿旺晋美也有很多顾虑:“如今,市场化来临了,大量的唐卡画师坐不住了。传统唐卡所遵循的内涵就不讲究了:度量经的精确性;技法深入性、细致性;甚至有以次充好的欺骗手段出现了!如何保护如何继承就面临很大的挑战。


西藏唐卡市场

  究其原因,阿旺晋美认为是唐卡作为市场新生物来的太突然、太凶猛,很多规范来不及制定。当唐卡这一新生事物走向市场,政府如何引导,文化部门如何引导,学术部门如何引导?

  最近阿旺晋美经常奔走于西藏唐卡画院与文化厅之间,他在忙碌着筹备《西藏传统唐卡绘制标准》制定的工作。“唐卡热需要冷思考。传统唐卡真正的价值是其所在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特色,唐卡为什么叫唐卡,它自己的特点是必须具备的。比如制作程序、工具、绘制材料等。我目前负责的是唐卡矿物质颜料绘制这一领域,这个标准预计年底出台。

  一个市场的标准,一种约束力,只为促进唐卡健康发展。那么,在唐卡发展过程中,传统与创新间如何抉择呢?

  “作为艺术作品在每个时代都需要创新。时代不同了,绘制唐卡在过去大部分是信教徒,而现在主要是年轻人。与时俱进最好的办法是既要传统继承,也要开拓创新,用这“两条腿”走路。我们不能阻挡年轻人创新的动力。”(中国西藏网文/张丽娜 责编/王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