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农家新年的变与不变

30.01.2017  10:48

“小时候每到过年,最高兴的事,就是穿上新衣服,吃妈妈做的美食。”德央在12岁时离开家,前往内地西藏班求学。那时,她对新年的记忆,除了新衣、美食,还有浓浓的思乡情。

如今,德央回到家乡西藏日喀则市工作4年多了,有了女儿。春节、藏历农家新年怎么过?该置办什么年货?这一职责从上一代人传递到自己身上。

“这个是‘切玛’,里面装着青稞粒、糌粑粉,插着五色青稞穗和酥油花。”德央说,藏族群众过年时,家家户户都会准备这一吉祥物,寓意新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藏历十一月二十九日,“古突夜”吃的“古突”,就像春节的年夜饭,需要全家人一起动手。德央的奶奶精心准备了油菜叶、人参果、奶渣等9种食品,一遍一遍地告诉她,为什么选这些食材,多长时间才能煮出一锅美味的“古突”粥。

城市里的藏家新年过得精致,农村里的节日气氛更浓。28日,是农历春节的大年初一,也是藏历农家新年的第一天。雅江河谷,一场小雪喜从天降,距离市区50公里的郭加村银装素裹。20多位亲戚聚在村民旺珍家的藏式小楼里,进行新年聚会。

“羊头,是全家人大年初一必须要吃的。”男主人达娃欧珠说,每年家里聚会的人多,除了亲戚,乡里的干部、驻村干部,还有村里经商的汉族朋友,都会来拜年,大家在新年第一天吃羊头,一整年都会心想事成、有好运气。

今年的藏历农家新年,恰逢农历春节,日喀则的藏家百姓,沉浸在浓浓的节日氛围里,在不变的传统年俗里,享受着现代进步的新味道。

早些年,每到过年,全村群众会捧着“切玛”,挨家挨户敬酒拜年。近年,随着农村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居住条件越来越好,房子越来越大,这种风俗逐渐被家庭聚会取代。

拜年的方式,也转移到手机微信上了。西藏通信部门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全自治区电话用户达到331.6万户,普及率为102.7部/百人,移动互联网用户数达到174.3万户。旺珍家的家庭聚会刚结束,她就在微信上发语音给亲戚:“大家把照片传过来,我要发个朋友圈。”

年轻人过年的方式有了更多选择。强巴一家6口人,大年夜的晚饭选择在一家西餐厅吃,全家人下午就订了位置,打扑克、喝茶,晚餐再点上牛排、意大利面……

在中央民族大学读大三的扎西顿珠说,很多同学和家人还利用过年放假,选择走出家门,到内地旅游,有去成都的、有去海南的……扎西顿珠所学专业是民族学和社会学,他利用这个春节、藏历农家新年的时间,回到家乡做调研。

谈起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这位90后藏族小伙子说,现在西藏发生了很大变化,年俗作为一种民间文化,随着社会生活发展而变化,是理所当然的。只要秉持开放的心态和理念,古老的民族就能发展进步。

(责编: 郭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