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藏区“虫癌”防治攻坚战取得阶段性胜利

21.06.2016  09:06

  肺癌、肝癌、乳腺癌等癌症很多人都听说过,然而有一种“癌”并不为人熟知,却引起了中央政治局常委的关注。中央领导还专门为防治这种病作出批示,这并不常见。这个“癌”到底有多可怕?该如何防治?

  这个“癌”就是包虫病,因其感染率高、致残率和致死率高而被称为“虫癌”。其学名为棘球蚴病(棘球绦虫幼虫称作棘球蚴),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在我国多发于内蒙古、四川、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西部牧区和半农半牧地区。然而,过往病例显示,这并不意味着内地省份的人群就没有感染危险。

   “虫癌”有多可怕?曾出现“因病绝户”

  “曾经有一位来自青海的患者,是年仅十几岁的小姑娘,她的父母和五个兄弟姐妹都死于包虫病”,清华长庚医院执行院长董家鸿告诉记者。作为著名肝胆外科专家,董家鸿多年来长期致力于肝包虫病的临床治疗。据董家鸿介绍,他们治疗的病例绝大部分来自青海、新疆、西藏、甘肃甘南、四川甘孜和阿坝等疫区。

  据了解,在包虫病传播链中,人是棘球绦虫的中间宿主,这意味着,虫卵在进入人体后会进行发育,形成囊肿。犬类是主要的终宿主(成虫寄居在犬只的体内并产卵,通过粪便等排泄物排出)。

  包虫病是典型的感染途径为粪-口传播。疫犬通过粪便排出虫卵,可对牧场、水源,以及羊毛等畜产品造成污染,疫犬在舔舐肛门时也会将虫卵粘在皮毛上。人与病犬接触,或误饮被虫卵污染的水、蔬菜、未煮熟的肉类或其他食物会造成感染。虫卵肉眼无法辨识,在外界环境中能长期生存。研究者发现,虫卵在5到10摄氏度的粪堆中能存活12个月,在零下20摄氏度到20摄氏度的干草中能存活10个月,在土壤中可以存活七个月。

  据悉,包虫病是世界卫生组织认定的全球十种“经济负担最重”的疾病之一,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率高。

   防治工作难在哪里?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高度重视加大包虫病防治工作力度,但包虫病防治工作仍面临诸多困难。一方面是因为包虫病本身的特点,另一方面在包虫病高发区,受地理条件、传统生产生活习惯和宗教思想观念的影响,以及长期以来重治轻防,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医疗卫生常识的科普力度不够等多方面原因,防治工作的难度大。

  包虫病是一种慢性寄生虫病,潜伏期长,一旦发现往往处于中晚期。虫卵会在人的肠道里孵化,进入血液循环,固定到某个器官发育成棘球蚴。人体几乎所有部位都可能成为棘球蚴的温床,其中尤以肝为多,占了所有病例的七成左右。受累器官病变呈蜂窝式改变,可能直到感染 5-15 年后才出现症状。感染类型又分为囊型和泡型,其中后者若不及时发现治疗, 10-15 年后的预计死亡率可超过 90%。切除手术无法彻底或者重复感染等也成为包虫病患者的难题。

  △2012年石渠县街景 

  地处四川、云南、西藏、青海四省六地交界处的甘孜藏族自治州,尤其是石渠县,是长期受到包虫病严重困扰的地区。甘孜藏区的牧区和半农半牧地区,包虫病发病率曾一度居高不下。

△清华大学新附属医院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执行院长董家鸿和团队正在实施一例复杂的体外肝切除手术

  甘孜州副州长何飙在出席一项由中央统战部指导的公益医疗活动时表示:“甘孜州的住院分娩率是四川省最低的,只有80%左右。”这侧面反映了当地群众的医疗卫生观念状况,这也就不难理解,有些农牧区群众因病去世后,家人竟然不知其所患的就是包虫病。

  “群众的生活习惯和卫生观念的改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卫生宣传工作的效果很难马上体现。”雅江县卫生局局长齐继勇告诉记者,“我们这里地域广,居住分散,给卫生宣传教育和筛查工作也增加了一些难度。农牧民在5月到7月外出采集虫草,7月到9月采集松茸,这期间的包虫病筛查工作进展也比较慢。”

  和专家提出的建议一样,新西兰、法国等国家的经验也表明,在阻断传染源的环节上,包虫病防治的关键就是防控犬类动物。在甘孜,受宗教观念的影响,群众忌讳杀生,预防工作中的犬只管理和疫犬捕灭工作有不少阻力。

  今年5月底,首都医科大学附属朝阳医院陈勇院长在赴甘孜参与公益项目调研时提出,宗教对当地群众的影响颇深,包虫病的防治工作中,在卫生习惯和健康知识的宣讲方面,建议引导寺庙僧侣发挥作用。

  董家鸿和他的手术团队将体外肝切除手术应用于中末期包虫病的治疗。董家鸿说:“越早发现越早治疗,效果越好。发现的越晚,手术风险越大。”他建议,要遏制包虫病,重点还应该在防。一方面从公民健康教育和卫生宣教入手,另一方面要加强初级医疗保健,加强包虫病的早期筛查。

△2016年6月的石渠县街景

  另据记者在甘孜州了解,该地大部分县级医院不具备复杂外科手术条件,这也成为制约包虫病就地治疗的瓶颈。患者通常需要到甘孜州人民医院或者成都等地接受手术治疗。

   防治工作进展如何?

  2015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统战部部长孙春兰,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政协副主席杜青林先后对四川省甘孜州石渠县包虫病防治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接到中央领导的批示后,四川省特别是甘孜州的干部群众吹响了防治包虫病的攻坚号角。

  去年11月,四川省甘孜州石渠县包虫病综合防治试点工作启动,省、州、县都分别成立包虫病综合防治攻坚办公室。

  今年4月中旬,据中央西藏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在四川甘孜州调研了解的情况,石渠县包虫病综合防治攻坚战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目前,石渠县健康教育和卫生宣传覆盖率达到95%,并且已完成两轮集中筛查,人群筛查率达62.8%。

△藏汉双语版包虫病防治宣传歌曲(图片来源网络)

      据悉,石渠县逐步探索建立了家犬挂牌管理制度,开展染疫犬捕灭和无害化处理工作,并定期为家犬驱虫。这一经验也在甘孜全州推广。甘孜全州实施了筛查治疗、健康教育、犬只管理、畜间防控和草原灭鼠、安全饮用水项目和其他综合防治项目等六项包虫病综合防治举措。

  四川省与包虫病综合防治工作相关的14个省级部门已经联动并明确了工作目标和考核指标。相关的监督问责机制也已经建立,例如,《甘孜州包虫病综合防治工作责任追究办法》将包虫病综合防治纳入了目标管理,与县乡干部的工资和目标绩效挂钩。甘孜州去年还确立了到2017年实现全州包虫病疫情得到有效遏制,到2020年基本控制住包虫病的阶段性目标和远期目标。

  沙玛是甘孜州雅江县包虫病综合防治攻坚办公室工作人员,“从上到下都抓得很紧”,他这样形容目前的工作。

  “益西达瓦州长都亲自去过石渠县督办防治工作”,沙玛告诉记者, “州攻坚办要求我们各县攻坚办每周五总结汇报,汇报各县的“六项举措”开展情况。卫生、公安、教育、水务等很多相关部门的工作进展都要总结汇报。”甘孜州副州长何飙充满信心地表示:“提高广大农牧民健康水平,打赢包虫病综合防治攻坚战,确保全州人民在2020年与全国人民和全省人民一道迈进小康。”

  目前,包虫病虽已纳入中央财政转移支付项目。2016年,2.33亿防治工作经费也已基本落实。

  四川省通过包虫病专项救治补助、新农合(医保)补偿、大病保险补偿、医疗救助等政策尽可能地减轻患者的经济压力。据介绍,包虫病患者治疗补助为每人2.5万元。对符合条件的贫困包虫病患者纳入精准扶贫、社会救助、城乡低保范畴,力求阻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链。

   “虫癌”离我们有多远?

  据董家鸿介绍,他接触的内地病例很少,目前只做过两例肝包虫病患者的体外肝切除手术,其中一位是湖南的大学生,这个学生没有去过疫区。

  早在2012年就有媒体报道,湖北黄冈的女孩小周长期与宠物亲密接触“遭宠物虫噬骨瘫痪”。据称,小周曾反复高烧、下肢瘫痪,数年找不到病因。后经确诊为感染包虫病。时年21岁的她身上多处骨头已被不同程度噬空,术前已瘫痪在床近一年。为此,有专家还提醒说,寄生虫可通过宠物感染人,但往往潜伏多年后才出现症状。一定要对宠物做足检疫预防,定期驱虫。

  当然,专家也指出,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包虫病感染的病例并不多件,但必要的预防常识仍需做一些了解。据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普外科专家介绍,该院多年来也只接诊过一例包虫感染患者。(中国西藏网 文/周蕾蕾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责编: 苏文彦)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