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文的“互联网+”:一机在手天下我有

25.04.2015  10:54

   中国西藏网讯 4月23日,一款名为“雪域书猫”的藏汉双语阅读APP发布,填补了我国藏汉双语数字阅读平台空白。这是全国各地专家们30多年来,为藏文在“互联网+”大潮中信息化的努力成果之一。目前,藏文已经实现了在各种智能终端上的应用,不仅方便了人们沟通交流,更重要的是在教育、信息等层面实现了平等、共享。

  “雪域书猫”APP数字阅读负责人旦增罗布说,该APP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布数字图书,人们用手机即可免费下载、浏览、阅读数万种中文、藏文正版图书。而且还可进行藏汉双语自由切换,兼容中、藏、英等多文种,使用非常方便,解决了藏文阅读难题。


雪域书猫”APP界面

  在互联网时代,如果对西藏的想像仍停留在“通讯基本靠吼”的状况,那么显然是“OUT”了。据西藏自治区通讯管理局统计,截至2014年底,西藏电话用户数327.7万户,电话普及率每百人107部;互联网用户总数217万户,西藏全区逾七成民众使用互联网,其中固定互联网宽带用户家庭普及率达32%。生活在西藏的人们对互联网使用的频繁程度,仅从2014年12月8日支付宝公布的十年账单中就可见一斑:2014年,全国各省移动支付占比排名中,西藏以62.2%居全国之首,且已连续三年蝉联该项第一。

  西藏社科院经济战略研究所副研究员何纲表示,互联网和电话在西藏的普及,缩短了西藏与外界的距离,有助于加快西藏与内地交流步伐、推动思想观念更新、助推西藏经济社会发展。

  互联网确实方便,但藏文在互联网领域的应用也有许多技术问题需要解决。

   十世班禅大师:藏族人民使用上计算机,就是一个先进的民族

   1983年,DOS计算机操作系统开始在中国广泛应用,但当时仅有中文文字信息处理技术,没有藏文版。没有操作系统,藏文不可能实现信息化,西北民族大学“中国民族信息技术研究院”院长于洪志带领课题组,于1993年向国际标准化组织提交由中国人自主起草的藏文国际编码方案,4年后获得通过,藏文成为中国首个具有国际编码标准的民族文字。课题组成员洛藏还研发了藏汉英电子词典,并于2008年底投入了市场。

  十世班禅大师曾接见于洪志,并对她说:“藏族人民使用上计算机,就是一个先进的民族。请你在计算机上帮我们解决古藏文的问题。”30多年来,于洪志领导着课题组,从藏文系统软件内核做起,自主研制了世界上第一个藏文操作系统、第一个藏文字处理系统和世界首个藏文网站,并不断推出工具软件、通用软件、智能软件,使藏族用户自己能开发应用软件。

  据于洪志介绍,现阶段正在进行以远程教育、语音识别为特征的藏文信息技术系统的进一步开发,旨在使藏文全方位融入互联网世界,真正实现“云计算”,让藏文网民更便捷地获取信息。目前,课题组自主研发的藏文软件广泛应用在国内藏语视频、广播、网络及办公自动化领域,并在西藏、青海、四川等民族地区的中小学远程教育中应用。即便离得再远,只要能连接互联网,就可以进行藏文学习。

  此外,全球首个藏文智能搜索引擎“云藏”的研发工作也于2013年4月在青海省启动。该搜索引擎预计将于2015年年底建设完成,2016年7月正式开通。据开发负责人才洛介绍,这将是一个集搜索引擎、藏文百科、自动问答为一体的大型藏文门户系统工程,将开辟新闻、网页、图片、视频、百科、文库、知道7个板块,覆盖文化、卫生、教育、科技、宗教、人物等诸多方面。截至目前,已录入历史、文学、宗教、医学、自然以及各类词典等25类资料,12.7万条词条, 1197.7万字。

  另外,由西藏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研发的《阳光藏汉机器翻译系统》今年也将与网友见面,这款在藏文现代公文领域的分词准确率达到95%的软件可为需要翻译的网友提供方便。


藏文藏历APP 图片来源:央广网

   超级卖萌的藏文APP:竟会提醒“今天蚊子多

   互联网除了PC端,现在又有了发展极为迅猛的移动互联网,那么,藏文在手机上的应用解决得如何呢?西藏大学藏文信息技术研究中心为此研发了岗杰藏文输入法。据统计,70%以上的西藏手机用户都使用这款输入法。此外,因为藏文输入比较复杂,为了方便使用,该中心还研发了藏文手写输入法。并且,针对部分藏族群众只会说藏语但不认识藏语文文字的问题,还研发了藏文语音识别系统软件,不认识藏文文字的人,用软件就可以把文本读出来。这样,就算是只会说藏文,也可以无障碍地使用电子设备了。该中心的赵栋材副教授演示了一款藏历手机APP,点击APP的“藏文语音”功能后,APP用藏语语音提醒道:“要注意,今天开始蚊子就要多了。”目前这款很萌的APP下载量已超5万次。

   百万函以上藏文古籍或将通过信息化永世流传

   随着藏文信息化应用越来越广泛,大量的藏文古籍文献也因此获得更好的保护。在拉萨色拉寺佛教古籍搜集整理室,每天都会有十多名具有扎实藏文功底的工作人员,借助藏文信息软件,将一部部面临失传的手抄版古籍进行数字化录入。色拉寺僧人、佛教古籍搜集整理室工作人员坚才强巴表示,科学技术让损毁的经书变成永不消失的古籍,这让他们感到非常欣慰。而在1986年,甘肃拉卜楞寺大经堂曾发生大火,不少珍贵经文被烧毁,从此不复存世。

  据西藏藏医学院图书馆负责人朗东·多吉卓嘎介绍,该馆的56000部藏书包含藏医、藏药、天文历算、个人传记、经书,该馆拟用10年时间建立全球最大的藏医药天文历算古籍信息中心。该项目是迄今为止中国规模最大的收集、整理、扫描藏医药古籍文献的项目,获得了2013年国家出版基金资助资金1100万元。目前,项目组已整理30册古籍文献,集结成2700万字的《中国藏医药影印古籍珍本》出版。为保证最大限度地不伤害古籍,这套书采用非接触扫描仪进行扫描、排版、修补、打印,收录了《药师佛祷文五部》、《五行历算秘籍月光》和《时轮历算新月光》等100余部珍贵藏医药学及天文历算古籍手抄本,内容涉及藏医药学历史、基础理论、临床经验、药物方剂、炮制工艺及天文历算等。另外,西藏800余部藏医药典籍文献已实现数字化归档,除了包括《四部医典》、《月王药诊》、《晶珠本草》等藏医经典外,还包括公元8世纪以来的部分孤本和珍本。

  据统计,目前,中国国内存世藏文古籍总数约在百万函以上,其中约2/3收藏在西藏。对其全面、系统的普查,有计划、科学地开展保护刻不容缓。西藏藏医学院院长尼玛次仁表示,目前有太多承载着先人智慧结晶的古籍文献流散在民间,太多古籍被珍藏却不能真正地服务于民众。而通过信息化无疑是实现珍贵古籍有效利用、共享、传承的最好途径之一。

  西藏大学藏文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格桑多吉认为,从藏文计算机办公软件到藏汉双语远程教育系统,从藏汉英电子词典到藏汉英手机,随着藏语文信息化步子加快,不仅能满足藏文网民个性化应用需求,还将推动藏文信息全方位融入互联网世界,而藏文也将由此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本文综合自新华网、光明日报、中国广播网、中国新闻网)

(责编:刘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