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大棚翻山越岭来到久隐深山的西藏寺庙

13.08.2014  18:50

    新华社拉萨8月13日电 新华社记者许万虎

    一年前,26岁的僧人洛珠初到俄尔寺之时,根本没想到大多建在平原谷地上的蔬菜大棚,竟能翻山越岭来到久隐深山的寺庙里。

    一年后,学经之余,端着盆、弓着腰,采摘各类新鲜果蔬,早已成了他生活里的“常景儿”。

    藏传佛教萨迦派俄尔寺,位于西藏日喀则曲美乡白容村后海拔4200米的“堡热”山上,由俄尔钦·贡嘎桑布于公元1429年创建。

    这里距离市区27公里,风大,雨少,土质差……似乎不宜种植蔬菜瓜果,可如今,僧人们曾为吃菜发愁的僵局被蔬菜大棚的“光临”打破了。

    在俄尔寺主殿冬座大殿西侧一处平整的土地上,一座300平方米的温室大棚静静矗立,与周围“红、白、灰”三色绘就的萨迦派寺院建筑交相辉映。大棚外竖立的一块印有“同心蔬菜大棚”字样的木牌诉说着大棚诞生的故事——

    从俄尔寺通往外界的砂石土路依山势盘旋,蜿蜒曲折,每逢雨季,泥泞不堪。此前,僧人们外出采购生活用品和食材是件恼人事。

    2014年3月,当地政府得知这一情况后,选派专人赴俄尔寺勘察地形、水源、风力、土质,选定一块“宝地”开始修建蔬菜大棚。

    6月,两座面积分别为300平方米和60平方米的蔬菜大棚建成并投入使用。寺庙管理委员会12名干部与52名僧人、116名学经班学员共同管理、共同劳动、共享成果,因此,大棚有了一个温暖的名字——“同心”。

    走进“同心蔬菜大棚”,一股热浪扑面而来,棚顶上的小水珠不时低落头顶,放眼望去,青椒、西红柿、小白菜、南瓜、西瓜等蔬菜水果枝繁叶茂、长势喜人。三五身着红色僧衣的僧人正俯身采摘刚刚成熟不久的小白菜。

    “等一会儿我们要将这些菜拿去清洗,然后送到厨房当今天午饭的食材。”洛珠回头擦擦额上的汗水,笑着对记者说,“这些蔬菜在大棚里一年四季都能生长,寺管会还专门去附近的村庄请了村民当厨师,饭菜味道好,种类多。

    “你们懂大棚操作和蔬菜种植技术吗?”面对记者的疑问,僧人们只点头,却难以给出专业的回复。见状,寺管会副主任米玛欧珠走上前解释道:“你看,大棚上的活动窗户和电控保温被能自动调节温度和湿度;我们还专门从日喀则白朗县蔬菜种植基地聘请了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指导。

    此外,驻寺干部、僧人以及附近村民都定期向技术人员学习大棚蔬菜种植技术,为今后管理大棚培养“后备人才”。如今,僧俗管理员在大棚里育苗、锄草、施肥的身影并不鲜见。

    告别俄尔寺,已是正午,寺庙厨房里的炊烟已经袅袅升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