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驾进藏途中遇上牦牛队伍,你如何处置?

06.12.2016  20:39

我们在社交平台、贴吧里经常能看到这样的帖子:一位自驾进藏的朋友不小心撞死了一头牦牛,主人让赔钱,一头一万,这位朋友却不乐意了,一头牛哪能值一万块?!因此而起争执……其实,问题还是出在自驾者,因为,我们不了解牦牛,不了解牦牛对藏族同胞究竟意味着什么。

 

2014年5月18日,世界第一座以牦牛为主题的国家级专题博物馆——西藏牦牛博物馆正式开馆。在博物馆“感恩牦牛厅”墙壁上的两句话,诠释了藏民族与牦牛的关系。一句是十世班禅的评价“没有牦牛就没有藏族”;一句是藏族民谚“凡是有藏族的地方就有牦牛”,它反映了牦牛与藏族的地理分布关系。(图源:新华网)

 

牦牛作为高原之宝,几千年来与高原人民相伴相随,成就了藏族人民的衣、食、住、行、运、烧、耕,涉及高原的政、教、商、战、娱、医、文,并且深刻地影响了高原人民的精神性格,承载着高原人民的善良与勤劳、坚韧与厚重,成为青藏高原一个独特的象征和符号。

 

牦牛全身都是宝。藏族人民衣食住行烧耕都离不开它。人们喝牦牛奶,吃牦牛肉,烧牦牛粪。《吕氏春秋》中记载称:“肉之美者,牦象之肉”。它的毛可做衣服或帐篷,皮是制革的好材料。它既可用于农耕,又可在高原作运输工具。牦牛还有识途的本领,善走险路和沼泽地,并能避开陷阱择路而行,可作旅游者的前导。

 

牦牛身上最宝贝的是一种叫“Khullu(库)”的牦牛绒。库,直径小于 20 微米,长度为3.4 至 4.5 厘米。是牦牛身上最纤细的绒毛,生长在头颈附近。最好的“库”产自两岁大的牦牛,牧民们称这些小牦牛为“亚日”,每头亚日每年只能产出大约 100 克的“库”。一条牦牛绒围巾需要整整30头牦牛的绒毛、一名纺织工花费4天时间才能编织完成。(图源:未来网)

 

牦牛是藏族人民的生活生产的主要支柱。人对于牦牛并非单纯的索取,准确地说,驯化的过程也是人与牦牛相互依赖、共处共荣的过程。母牛生产由人来接生,提高了牛犊的成活率;幼犊在牧民的饲养下长大的同时,对人产生依赖性,原本性情凶猛的野牦牛也就越来越温顺了,尤其对主人更是驯服。为了赶走狼群和雪豹,藏族人民选择了藏獒,只有这种猛犬能在赶走狼群和雪豹的同时,不攻击牦牛,使牛群有了安全保障。

 

藏北是青藏高原的主体,平均海拔在5000米以上,因而又被称为高原上的高原。藏北草原水草丰美,年降雨量充沛,植被茂盛,是野生动物生活的天堂,尤其是牦牛生活的天堂。沿着青藏公路G109国道,从拉萨至那曲,然后至安多县,到处可见成群的牦牛,这是西藏特有的风景线。

 

牦牛是高寒地区的特有牛种,草食性反刍家畜。是世界上生活在海拔最高处的哺乳动物。主要产于中国青藏高原海拔3000米以上地区。适应高寒生态条件,耐粗、耐劳,善走陡坡险路、雪山沼泽,能游渡江河激流,有“高原之舟”之称。自然环境极其严酷的世界屋脊上,广袤的高原却是牦牛生息繁衍的绝佳地方。所以,下次再遇到牦牛,不妨让让它们吧,为保护这“雪域之舟”尽一份力。(中国西藏网 综合/陈冰旭)

(责编: 苏文彦 郭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