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力“下沉”助推区域经济“腾飞” —西藏财政预算工作向基层倾斜纪实

31.01.2016  12:28

边境地区项目——日喀则市康马县雄章乡昆章水渠建成引水。

阿里地区札达县农牧民群众听取“普惠性”边民补助政策讲解,并领取补助。

日喀则市亚东县边境地区利用转移支付资金建成的下司马镇村道路工程。

“普惠性”边境居民补助通过银行存款形式发放。

日喀则市聂拉木县财政局工作人员为边民兑现“普惠性”边境居民补助资金。

走在山南地区贡嘎县吉雄镇德吉新村整洁、干净的水泥马路上,两旁漂亮大气的小洋楼取代了昔日低矮、阴暗、人畜混杂居住的土坯房,家家户户修建了太阳能、沼气池、村子中央的幼儿园、卫生室、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等设施一应俱全。

从拉萨到日喀则,从山南到林芝,一幢幢规划有序、错落有致、民族特色浓郁的农牧民新居随处可见。

“从2006年开始,西藏实施了以农房改造、游牧民定居、扶贫搬迁和‘兴边富民’为重点的农牧民安居工程。按照‘宜改则改、宜建则建、宜迁则迁’的原则, 在尊重农牧民自愿选择和生活习惯的基础上,最大限度改善其居住条件。截至2014年,西藏农牧民安居工程(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各方累计投入资金310余亿 元,完成52.36万户的建设任务,受益人口达250余万人。”自治区财政厅厅长郎福宽介绍说。

“十二五”以来,我区财政通过不断健全财政体制,规范和完善各项转移支付制度,建立完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在财政预算时确保直接安排和实际使用在地县 的财力占比不低于75%,进一步形成了财力向基层、向农村、向边境地区倾斜的长效机制,地县级政府履行职责的保障能力明显增强,成效显著。

地县财政实力明显增强,重点支出得到有效保障

2014年,西藏自治区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完成124亿元,全区地方公共预算收入过亿元的县达到11个,比2010年增加10个。 2015年,受经济下行压力及实行结构性减税、普遍性降费等因素影响,全国财政收入增幅普遍降低,西藏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37亿元,保持了10.5% 较合理的增幅,若考虑企业所得税政策性减收因素,同口径比较,比上年增长了24.8%。

2010-2014年,自治区财力集中度逐年下降,从2010年的63.65%下降到2014年的45.38%,且自治区级财力还包括了专户支出,这其中 农、林、水、科技、社保、医疗等专户资金虽反映在了本级,绝大多数实际使用在了地、县。地(市)财力从2010年的13.83%上升到2014年的 19.87%。县级财力从2010年的22.52%上升到2014年的34.75%。自治区财力逐步向地(市)、县集中。

“经过多年运行,西藏财政基本形成了‘区别轻重、有保有压、先急后缓、统筹兼顾’的财政保障与支持格局。”自治区财政厅预算编审中心主任张映川介绍说。

在保障范围上,将市场经济条件下基本公共服务、公共事业、公共安全、公共福利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作为财政保障的主要内容,加大力度,应保 尽保。在保障重点上,确定了“保工资、保运转、保改革、保稳定、保发展”的基本架构,优先保证人员经费和政权正常运转的基本需求,保障标准不断提高。

近年来,自治区财政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着力办好民生“十件实事”,提标扩面18项民生补贴政策,人民福祉持续增进。2015年,从重点支出情况看,农 林水支出1999840万元,比上年增加307419万元,增长18.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042,776万元,比上年增加182986万元,增 长21.3%;医疗卫生支出656048万元,比上年增加167414万元,增长34.3%;教育支出1652514万元,比上年增加231681万元, 增长16.3%;科学技术支出57781万元,比上年增加13567万元,增长30.7%;节能环保支出549,637万元,比上年增加257288万 元,增长88%。

完善边境地区居民补助机制,加快边境地区项目建设

“我们常年生活在人少、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边境,很少和外界联系。党和国家没有忘记我们,给我们发放边民生活补助,很大程度地缓解了我们的生活困难,使 我们的生活越过越好,请党和政府放心,我们一定会守好国门,让我们的和谐家园安宁稳定”。山南地区隆子县斗玉乡斗玉村珞巴族群众、党的十八大代表小加油在 领到边民补助后感慨地说,“作为一名党员,我将以身作则,积极宣传边境惠民政策,努力激发广大边民建好家、守好家的热情”。

在中央财政的大力支持下,西藏自治区建立了边民补助机制,增加了边民的现金收入,为改善边民生产生活提供了物质保障,广大边境农牧民群众也切实感受到了各 级党委、政府的关怀。 自2011年起,自治区财政对全区21个边境县、110个边境乡镇,年龄在16周岁以上(含16周岁)的边民(不含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和在校学生)均予以补 助,并前后三次提高“普惠性”边民补助标准。目前,我区边境一、二线乡镇“普惠性”边民补助标准已分别达到每人每年1700元和1500元,此项政策惠及 15万边境居民。此外,自治区财政已建立“普惠性”边民补助的动态增长机制。

近年来,西藏自治区财政不断加大对边境地区基础设施及社会各项事业的投入,每年安排边境地区切块项目资金用于改善边境地区生产生活条件。

主要包括:国门建设及周边环境整治,界桩、界碑的树立和维护,界河河堤及河道整治等,2011-2015自治区财政批复此类项目17个;边境地区民生改 善,群众文化活动室、改造村民危旧房,建立和完善村卫生室制度,加强道路、桥梁、人畜安全饮水设施、敬老院、乡村中小学等公益性基础设施建 设,2011-2015年自治区财政批复此类项目600多个,资金的落实使边境地区经济及各项事业取得了较大发展,对巩固边防、稳定边疆、扩大边境地区对 外开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西藏基层广大群众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广大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2015年,自治区建立了边境地区重大项目单独申报制度,对边境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有重大推动作用,所需资金量较大(单个项目资金500万元及以 上),实施后效应较明显的重大项目,通过转移支付资金单独解决。2015年自治区财政安排重大项目建设资金4,960万元,重点解决日喀则市康马县少岗乡 江嘎村防洪堤工程、亚东县嘎林岗震后群众增收产业恢复、萨嘎县昌果乡雅江大桥和山南地区浪卡子县普玛江塘边贸市场、错那县曲卓木温泉旅游基础设施等重大项 目建设。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乡镇“三小”工程建设

西藏作为国家的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之一,生态战略地位极为重要。西藏的森林、草地、湿地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在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生物多样性保护、气候调节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从统计情况看,西藏禁止开发区总面积达80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禁止开发区面积的31.93%;西藏的国家禁止开发和限制开发区域面积占全国国家禁止开发和限制开发区域面积的19.4%,约占全国的1/5。”自治区环保厅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自治区财政为落实好中央资金,建立了重点生态转移支付制度,按照“公平公正、公开透明,重点突出、分类处理,注重激励、强化约束”的原 则,综合考虑地方生态环境、社会经济、财政困难程度等因素,对国家确定的18个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域予以重点补助,同时,考虑到西藏是国家重点生态安 全屏障和西藏各县生态环境脆弱、生态保护任务艰巨的实际,对其他重要生态区适当补助。

此外,自治区财政每年安排环境保护考核奖励资金1亿元,专项用于奖励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和改善的地县。

自治区环保部门根据环保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办法〉的通知》(环发〔2011〕16号)及考核要求,定期组织对 实施项目县人民政府开展了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监测工作。经考核评估,这一政策的实施,为进一步加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强有力的资 金支持,极大地提高了实施县的政府公共服务保障能力,有效地改善了民生。实施县严格执行环境准入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所辖区域生态环境持续保持 良好。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乡镇政权是我国基层政权的基础, 是党和国家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各项工作的落脚点。

在西藏,乡(镇)干部职工还承担着繁重的反对分裂,维护祖国统一,领导本行政区域内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繁重任务。

为贯彻落实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全面践行科学发展观,充实基层党组织干部队伍,关心爱护基层干部,切实改善基层干部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扎实加强 基层党组织和政权建设,全力推进西藏长足发展和长治久安,从2010年起,西藏自治区财政安排每个乡镇20余万元基层政权建设资金用于乡镇“三小”(小食 堂、小澡堂、小温室)工程建设。这是区党委、政府为切实改善西藏基层干部职工生活条件,彻底解决基层长期存在的“吃饭难、洗澡难、吃菜难”的问题而推出的 一项新的举措。

各地(市)“三小”建设项目实行年度滚动管理,按照实事求是、分类指导、合理规划、统筹推进的原则。

“三小”建设,对切实改善基层生活条件,稳定乡(镇)干部队伍,提高基层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具有积极作用。

“‘三小’工程的建设,体现了区党委、政府了解西藏基层干部的疾苦,关心关爱基层干部生活,真心实意为我们排忧解难,也坚定了我们扎根西藏、服务西藏的信念和抱负。”阿里地区措勤县磁石乡政府一位工作人员感慨地说道。

全力保障强基惠民活动和“双联户”制度的实施和开展

“做梦都没想到,我们村里通了自来水!”当清澈的自来水从刚接通的水龙头中喷涌而出时,日喀则市南木林县索金乡桑木林村的700多名村民激动万分,对他们来说,这是值得庆祝的好事。

现年63岁的卓玛大妈感慨地说:“以前,我们的生活用水主要靠高山雪水融化而成的山涧水,不仅不好喝,而且不卫生,一些人得了结石病和寄生虫病,现在好啦,大家都能喝到清澈、干净的自来水了。”

让卓玛大妈和全村群众高兴的自来水,是自治区创先争优强基惠民活动驻日喀则市南木林县索金乡桑木林村(自治区农牧厅派驻)工作队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创先争优 活动。驻村工作队与县水利局共同制订实施方案,采取“县级把关、村组实施、群众参与”的原则,选定水源、勘测设计、管道布局、铺设,严格把好工程质量关。 经过一个多月的共同努力,清洁的自来水终于引入桑木林村各家各户。

2011年10月,自治区党委作出在全区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强基础惠民生活动的决定。活动开展以来,全区各级财政部门不折不扣,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的决 策部署,积极筹措、落实驻村工作队为民办实事、短平快项目、驻村工作队成员生活补助等相关资金67亿余元,确保全区每年5464个驻村工作队,2万多名工 作队员进驻乡村开展工作,直接服务联系70多万户城乡居民,实现了强基惠民活动全区所有行政村(居)全覆盖,确保了驻村工作队承担的“建强基层组织、维护 社会稳定、寻找致富门路、进行感恩教育、办实事解难事”五项重点任务的有效落实,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促进了城乡和谐稳定,为推进西藏长足和长治久安打下 了坚实基础,达到了预期目标,赢得了全区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

同时,我区把深化“先进双联户”(联户平安、联户增收)创建评选工作作为开展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载体,坚持社会管理服务与群众工作紧密结合,共创平安和谐、共同增收致富。

自治区财政每年安排“先进双联户”会议经费和各级“先进双联户”表彰奖励经费2000余万元,确保“先进双联户”创建评选活动落到实处。此外,按照区党委 主要领导关于各级财政给予“双联户”户长适当补贴的指示精神,制定出台了《西藏自治区“双联户”户长补助办法》,从2014年开始对全区“双联户”户长每 人每年补助2000元,充分激发“双联户”户长工作的积极性。

我区“先进双联户”创建评选活动开展以来,通过“联户平安、联户增收”工作的深入开展,充分发挥联户单位间互联、互通、互帮、互助优势,充分调动各族群众 推动发展、增收致富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增收致富。现在,“联户平安、联户增收”正成为推进西藏发展稳定的新举措,高原上下到处呈现出一派平安 和谐、团结互助、增收致富的新气象——

日喀则市桑珠孜区城南街道办事处教武场社区户长拉巴仓积极组织“双联户”家庭开展治安巡逻,确保本联户单位平安;

拉萨市城关区金珠西路八一社区户长在巡逻走访中了解到联户单位内租户外来人员王某因严重肾病无力劳作,急需返回内地治疗后,及时将情况上报社区并通知房 东,在户长的积极协调和组织下,房东同意免去王某先前拖欠的房租,联户单位成员们也纷纷解囊为王某筹得现金三千多元,并将其送上返乡的火车;

山南地区错那县在“双联户”服务管理工作中,努力搭建“联户增收”平台,增加“双联户”收入。通过开展门巴服饰生产、茶叶加工、藏香猪养殖、建筑施工等多项培训项目,实现劳务输出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自谋自发型向规模组织型转变、体力型向智力型转变……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全区上下奋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和长治久安新的伟大征程中,西藏财政人将在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奋发有为,努力拼搏,续写新的更加辉煌的篇章。

(图片由自治区财政厅提供)

(责编: 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