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评吉米平阶长篇纪实文学《叶巴纪事》:点点滴滴都是爱

18.08.2017  19:17
摘要

在他优美厚重的文字中,走进了怒江边的小村子——叶巴村,感悟一段用爱浸泡的时光,也重温了17年前自己在乡里工作的日子。

儿子睡着后,我悄悄打开台灯,一口气读完了吉米平阶先生的长篇纪实文学《叶巴纪事》(西藏人民出版社2016年11月第1版第1次印刷)。在他优美厚重的文字中,走进了怒江边的小村子——叶巴村,感悟一段用爱浸泡的时光,也重温了17年前自己在乡里工作的日子。

记得两年多前,在《人民日报》大地副刊上读到他的大作《叶巴村的灯光》的时候,我就在想,那是一个怎样的村庄,能让一个作家如此牵挂。当我读完《叶巴纪事》的时候,我知道,因为深沉的爱,叶巴村、林卡乡、八宿县,连同那里生活的人们融入了作者的生命,牵挂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

叶巴纪事》共分为《一个新鲜的地方》《那些人》《那些事》《你的乡土我的村庄》四章,收录了作者驻村期间和驻村后创作的纪实散文30余篇,真情再现了作者与叶巴村难以割舍的缘分。这是全区驻村工作队的一个缩影,也是一个个爱海泛起的涟漪,读来让人感动不已。

这是驻村生活的真实写照。驻村如果当做一项工作任务来完成,无疑是枯燥、孤独、寂寞,甚至是漫长的,但是如果当做一项事业来推进,它就会充满了希望、快乐、幸福。作为一名驻村队长兼总队长的吉米平阶,面对陌生的三个驻村点,他也有过担心,有过困惑,但更多的是在思考如何更好地开展驻村工作,如何让叶巴村人生活过得更好。《叶巴纪事》通过工作简报和人物故事叙述穿插的方式,再现了驻村的历程。在他的真情记录中,有驻村动员、驻村准备、驻村进点、进村入户、建档立卡、访寒问暖、办好民生实事、为村里发展出思路、想办法、找项目,并付诸实施的“大工作”,也有每家每户的冷暖和驻村队员的吃住行、学当地方言、为村民量血压、打针、与村民同乐等“小生活”。在阅读的过程中,自治区文联驻村工作队驻村的点点滴滴跃然纸上,让我们仿佛成了驻村队的一员,扎根在怒江边、奉献在叶巴村。

这是一个山村的发展变迁。《叶巴纪事》中是这样记录的:刚到叶巴村的时候,这个“鲜花怒放”的村子路是那么难走、村委会破破烂烂、村民们缺医少药、对水和电的渴望是那么的强烈,废弃的小学一片荒芜、移动电话没有信号、陈规陋习对群众的影响根深蒂固等等。经过一年的驻村,村委会成了全村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路更加畅通了,病人们都得到了有效的救治,村里通上了自来水,村民用上了太阳能电灯、移动通讯塔立了起来,校园里再次响起了琅琅的读书声、五星红旗在村子上空飘扬……更重要的是人们的思想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向往外面的世界,追求美好的幸福生活。这是叶巴村的变化,也是西藏辽阔疆域上每一个村子的变化。

这是基层干部的群像雕塑。在《叶巴纪事》中,作者先后描述记录了洛桑老人、“哈哈乡长”次仁顿珠、朗加院长以及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村医、乡镇党委书记、乡长、驻村干部等基层干部的形象。他们有的是国家公务员,有的是聘用干部,有的是村“两委”班子成员,有的是临时工。在这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刻画中,我们感受到的是基层干部的艰辛和用生命践行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高尚情怀。虽然他们也有自己的缺点甚至“私心”,正因为他们的不完美才说明他们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也有自己的家庭,但是他们一直用坚守和奉献践行着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值得我们每一个在机关工作的人肃然起敬。

这是无疆大爱的深情记录。《叶巴纪事》中没有记录轰轰烈烈的大事,记录的是一群普通人身边发生的小故事。但这些故事中是爱的汇集、碰撞、融合和升华。“曲洛”、乡村朗玛厅、修水渠、行医记,带洛桑老人四处看病、教育骑摩托的村民注意交通安全、调解离婚、用水纠纷、鼓励群众种植经济林木……一个个问题、纠纷和困难解决了,在零距离的真诚服务中,村子里更加和谐幸福了,干群关系更加密切了,驻村干部成了大家的贴心人、知心人,爱把大家的心紧紧地连在一起,“叶巴”成了大家最温暖的记忆。

驻村是短暂的,也是漫长的,驻村有限,但爱无疆。在书中,吉米平阶用一个作家的敏锐眼光和细腻笔触记录了驻村过程的人和事。有困惑、迷茫、艰辛,但更多的是苦中作乐,以苦为乐。有矛盾、争执,但更多的是微笑、理解和包容。字里行间流露的是他对那片土地和生活在那里人们的挚爱。《叶巴纪事》还介绍了丰富浩瀚的藏东文化、独特的民风民俗、雄奇瑰丽的自然风光以及流落在民间的传奇故事,引人入胜,读来趣味无穷。

吉米平阶在后记《我有一个梦想》中,用“十二个”连续的梦想展望了叶巴村的明天。我坚信,一茬一茬地干下去,这个梦想就一定能实现,叶巴村的群众一定生活得更加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