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祝县岔口驿中心敬老院“院办经济”模式值得借鉴

03.07.2015  18:43

  “我在敬老院安逸得很,这里不仅让我的老年生活有了着落,而且还能体现我的个人价值!哪个赶我走我都不走了。”岔口驿中心敬老院万彩华一脸幸福地对记者说。深居在祁连山东端的天祝藏族自治县岔口驿中心敬老院,从刚开始的50人发展到现在的389人,成为甘肃省最大的敬老院。9年的发展时间,使得岔口驿中心敬老院也探索出其特有的“院办经济”模式,该模式也是适时有效地推动敬老院发展的动力之一,也值得甘肃省其它养老业借鉴。

  自给自足快乐养老

  6月8日,记者走进这座“田园生活”式的敬老院,一排排整齐的宿舍楼在茂密的梧桐树包围下,显得格外宁静。老人们正坐在宽敞的院落里喝茶、聊天、看报,有些在健身器材上休闲健身,一派其乐融融的和谐画卷。

  范军,40岁,天祝县旦马人,命运似乎不太眷顾这个正值不惑之年的男人。三兄弟和母亲支撑起的家也散了。范军告诉记者,15年前,他发觉视力越来越差,最终连放养牲畜都成了问题。两个哥哥先后结婚,家中只剩母亲和自己,母亲健康状况一直欠佳,无奈之下,他就带着母亲一起住进了岔口驿中心敬老院。让他难过的是,一年之后母亲病逝了,敬老院就成了他唯一的家。范军在敬老院为行动不便的残疾人打水、送饭、喂饭等,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被他照顾的人达20人。2011年,范军也在敬老院收获了属于自己的爱情,他与身患小儿麻痹症的韩正霞结为夫妇。韩正霞患有脑梗的父亲也住在敬老院,范军便承担起照顾她们的职责,悉心呵护着失而复得的另一个家。

  李有仁,曾是天祝县祁连乡小学老师,去年10月份调到敬老院,与他一起生活的还有17个孤儿,他的主要工作就是负责这些孤儿的生活起居和学习辅导。“17个孩子关系相处得很融洽,性格都十分开朗,敬老院就是他们的家,我们4个老师就是他们的父母,孩子们生活得幸福。”李有仁欣慰地说。

  力所能及折射人生价值

  石门镇岔岔洼村的万彩华与丈夫齐正山都住在岔口驿中心敬老院,丈夫齐正山63岁,心脏及肺部都有疾病,无法进行体力劳动。万彩华在敬老院的食堂上班,做一些洗菜、揉面等简单的工作。万彩华告诉记者,虽然已经60岁,每天能在食堂里做些简单轻松的工作,一点都不觉得累,通过自己的劳动能让大家吃上热饭很开心,而且敬老院每月还发给她200元的工资,这让她感到很满足。

  据了解,敬老院的临时工根据自己的时间来决定工作时间长短,敬老院会根据其自身状况来安排适当的工作。院内会根据劳动时间、轻重发放自制不同面额的工资票作为奖励,月底统计发放工资。对于智障残疾人的劳动所得工资,由组长交到院办小卖部,可定期或不定期在小卖部购买零食。敬老院院长王进宝告诉记者:“敬老院是纯公益综合性服务站,院内389人中除17名孤儿外,其余人都以五保户的身份进入敬老院。部分院民或多或少都有些残疾,别的养老院接收的可能性很小,我们这之前还有五家养老院,都因为资源分散,养老院人少成本高,乡镇承办,县级财政困难及善款难筹等种种问题无法继续承办。

  敬老院利用院内的空地发展种养业,让老人们积极参与其中,种蔬菜、喂猪养羊、烧火做饭等,提高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的老年生活更加充实。在敬老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份内工作。岔口驿中心敬老院内95%的人都是没有生活能力的,相比正常人来说,院民们心理更加脆弱,更加敏感,为了让院民们身心健康,他们给临时工发自制面额的票作为劳动奖励,虽然劳动报酬并不高,但能提高院民的积极性,让院民有存在感,体现其价值所在。不仅如此,敬老院内还设有天祝县最大的活动中心,室内设施齐全,不仅丰富了院民的生活,还加强了院民的身体素质。

  “院办经济”模式破解敬老院发展难题

  2006年,天祝县利用部队旧营房改建成立了天祝藏族自治县岔口驿中心敬老院,占地309亩,供养能力为500人。该院是以敬老院、福利院、救助站、残疾人托养中心合建而成的综合性社会福利机构。

  建院以来,通过政府投入、社会捐助、自身发展,敬老院逐步发展起来。时至今日,9年时间里,敬老院人数从最初的50人增加至现在的389人,其中各类残疾人252人、孤儿17人、少数民族130人。其中年纪最大的95岁,最小的13岁。

  该院坚持发展院办经济,王院长介绍道,敬老院目前现有耕地209亩,蔬菜大棚4座,3000平米养殖小区1个,每年养殖猪120头,羊存栏300多只、牛30头。每年院办农牧业经济收入达到60多万元,在集中供给的情况下,粮食、蔬菜能供应一个季度,大肉、羊肉和食用的清油基本不需要在外购买。

  记者了解到,敬老院需要很多资金,自建院以来共投入1584万元(包括物资折合),对敬老院进行了4次改建及2次扩建。除此以外,院民们的生活及孤儿们的学费等也需要很多的费用,王院长告诉记者,院民平均每年每人的花费是8000元,他们的资金来源一部分是财政拨款和慈善捐助,另一部分就是依靠院办经济。

  岔口驿中心敬老院副院长马周毛介绍道,虽然平均每年有30万(包括物资折合)左右的善款,但敬老院目前发展还存在相当大的困难,经费投入少、资金跟不上是主要困难,聘用人员工资待遇过低、工作量大,很少有人愿意干。

  天祝县民政局局长孔繁寿告诉记者,目前敬老院已成为全省占地面积最大、集中供养人数最多、管理服务较为完善的三星级敬老院,要向五星级看齐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完善。例如,升级污水处理设备,提升污水处理能力,完善宿舍卫生间配套设施,提高蔬菜大棚种植技术等。对于“院办经济”来说,需要精细化管理,把初步形成的公寓化管理向规范化、精细化、标准化升级转型。就目前来说,护工专业能力依然存在不到位的情况,护工技能亟需提高。

  原标题:藏区敬老院里的幸福生活——天祝县岔口驿中心敬老院侧记

(责编: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