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的五年】西藏发展成就全景   

08.09.2017  16:21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全国人民的无私支援下,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全区各族人民,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特别是治边稳藏重要战略思想,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树立贯彻发展新理念,有力地推动了西藏经济社会长足发展和长治久安,全区呈现发展速度快、质量效益好、民生改善实、改革开放深、生态环境优的良好局面,展现出美好的发展前景。

   经济发展质量效益不断提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区经济保持又好又快发展,经济总量实现重大飞跃,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

   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西藏自治区经济总量逐年迈上新台阶,2015年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大关,2016年达到1150.07亿元。

   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加大。 西藏自治区充分发挥国家投资的带动作用,优化投资结构,增加有效投资,努力创新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大幅增长,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745.86亿元,成为有效拉动全区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引擎。

   地方财力持续快速增长。 中央财政对西藏财政的转移支付力度不断加大,西藏自治区实施中期财政规划管理,极大地提高了财政的前瞻性和持续性,财政收入大幅增长,财政支出规模扩大,着力加大民生、支农、社会事业和生态文明等方面投入,重点加大贫困地区、边境地区和低收入群体的财政扶持,显著提高了自我发展、自我保障能力。

   对内对外贸易迅猛发展。 城乡消费市场呈现繁荣局面,消费品规模不断扩大。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6年达459.41亿元,对全区经济增长的拉动力逐年增强。外贸进出口回稳向好,虽曾受“4·25”尼泊尔地震影响大幅下滑,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积极应对,2016年恢复到51.68亿元。

   基础设施极大改善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国家对西藏投入力度持续加大,以交通、能源、水利、通讯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

   交通出行更加便利。 随着国家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西藏基本建成以公路、铁路、航空、管道为主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幸福生活 摄影:陈卫国

   能源保障更加有力。 以水电为主,地热、风能、太阳能等多能互补的新型能源体系初步形成,水电站建设进程加快。拉萨市城关区实现天然气集中供暖,那曲地区那曲镇和阿里地区狮泉河镇集中供暖工程投入使用,一批高海拔县城供暖工程正加快实施。

   水利设施更加完善。 一大批水利项目建成投入使用,骨干水利工程进展顺利,大型灌区体系基本形成,水利基础设施保障能力显著提升。主要江河治理和城市防洪工程得到加强,基本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为全区粮食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牧区水利基础设施工程加快实施,草场灌溉条件不断改善。

   通信更加顺畅。 通信网络信息实现与内地同步发展,以光缆、卫星、网络为主的现代通讯网络体系已逐步建立健全,高原已进入了卫星、光缆、网络、信息新时代,通信基础设施的有效供给和通信服务能力全面提升,与内地的交往交流交融不断深入,区内和区外、城市和乡村的“数字鸿沟”不断缩小。

  民生民利得到充分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自治区坚持把改善民生、凝聚民心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本级财政收入70%以上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举全区之力推进精准脱贫攻坚,全面发展教育、文化、卫生、就业、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基本公共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使发展成果惠及各族群众。

   

端出藏式糕点卡塞与奶渣的藏族人。摄影:张丽娜

   基本公共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西藏自治区加大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推动党中央、国务院重大政策全面落实,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全面实施“健康西藏”行动,着力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完善,以免费医疗为基础的农牧区医疗制度覆盖全体农牧民,寺庙僧尼等人群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范围。从学前到高中阶段在全国率先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15年免费教育。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一批高校毕业生实现了区外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持续控制在2.5%左右,就业形势稳定。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实现孤儿在地(市)级儿童福利院集中收养,建立了寺庙僧尼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各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00万人次。

   各族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2016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094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7802元,保持了快速增长态势。

   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迅速

  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转变产业发展理念,突出“特”和“优”,在优化结构、提质增效上下功夫,特色优势产业正成为西藏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高原特色农牧业基础不断夯实。 积极落实支农强农惠农政策,加大“三农”投入和科技普及力度,以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推动高原农畜产品基地建设,推广良种良畜,城关区、桑珠孜区、乃东区、米林县一二三产业融合示范区建设积极推进,农牧产品产量持续稳定增长,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现代农牧业进程加快。粮食生产连年丰收,2015年达到100万吨。

   优势特色产业逐步壮大。 大力培育特色优势和战略支撑产业,扶持产业升级改造,加大了对清洁能源、绿色食饮品、藏医药业、民族手工业和优势矿产业等特色优势产业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共用(享)平台和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特色工业规模持续扩大,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主要产品产量稳定,产销衔接良好,2016年实现工业增加值88.69亿元,比2012年增长55.9%,年均增长11.7%。

   改革开放取得显著成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自治区不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的发挥政府作用,全面扩大开放层次和水平,创新对口援藏模式,借助外力增强内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活力。

   改革红利不断释放。 大力推进简政放权,加快推进“多证合一”商事制度改革,推进企业登记注册便利化,全区各类市场主体达到20.95万户。推动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向纵深发展,截至目前全区农牧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达125家,其中自治区级以上29家。用好用活金融优惠政策,为实体经济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积极推进价格机制改革。深入推进税制改革,营业税改增值税全面推开。开展全区林权制度改革。国有企业改革重组扎实推进。

   对口援藏不断深化。 加强与各对口援藏省(市)的衔接协调,进一步挖掘对口援藏内涵,探索产业合作、协同发展、创新援藏工作管理模式,统筹推进经济援藏、干部援藏、人才援藏、科技援藏、产业援藏、就业援藏和扶贫援藏,加快推进经济援藏由“输血”向“造血”的转变,增强了西藏自我发展能力。2013年—2016年累计实施援藏项目1463个(含分解子项目),落实援藏资金114.83亿元。坚持对口援藏资金向基层、向农牧区倾斜,坚持80%的资金投向基层和民生,集中力量建设一批民生工程。

   合作开放水平不断提升。 积极推动豫藏、川藏区域经济合作,融入川渝经济区、长江经济带,推动与内地兄弟省(市)在各领域实现合作共赢。连续举办三届中国西藏旅游文化国际博览会,搭建了西藏旅游文化开放合作交流的综合性高端国际平台。成功举办“央企入藏”项目推介会。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科学编制西藏面向南亚开放重要通道建设规划,加快推进吉隆口岸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为逐步打造面向南亚开放的立体大通道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国西藏网  文/贾华加)

(责编: 周晶)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