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县110千伏输变电工程缓解甘孜北部用电紧张

02.09.2014  21:57

  这条“电力天路”,是由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继新甘石联网工程之后,将骨干电网伸向甘孜州各县的重要民生工程。其中,总投资5.2亿元的白玉县110千伏输变电工程由国网乐山供电公司承建。该工程全长180公里,需穿越40公里无人区、新建铁塔502基、架设索道18条,最高施工点海拔4915米……

  8月下旬,四川盆地还是夏日,而甘孜州白玉县仿佛已经入冬。平均海拔4500米的昌台高原无人区里,一群身着蓝色制服的身影,在夹杂着雪和雹的寒风中披荆斩棘、一往无前。他们是来自国家电网乐山供电公司的百余名建设者。为确保援建甘孜州藏区的“电力天路”在9月底投运,最后的“攻坚战”已经打响。

  这条“电力天路”,是由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继新甘石联网工程之后,将骨干电网伸向甘孜州各县的重要民生工程。

  其中,总投资5.2亿元的白玉县110千伏输变电工程由国网乐山供电公司承建。该工程全长180公里,需穿越40公里无人区、新建铁塔502基、架设索道18条,最高施工点海拔4915米……

  根据预期,工程完工后将极大缓解白玉地区用电紧张,对改善农牧区民生、促进民族团建和改善甘孜州北部电网结构具有重要意义。为尽快达成这一目标,实现藏区高原上汉藏同胞的用电梦想,国网乐山供电公司已分批派出1200余名建设者,用良好的身体素质、坚定的精神意志、强大的技术实力、出色的施工能力,谱写出一曲战天斗地的恢弘凯歌。

   历尽艰辛

   3500公里奔袭15天运回变压器

  8月4日早上7时许,110千伏白玉变电站内一片欢腾,一辆载着主变压器的特种运输车缓缓驶入。8个小时后,这台重达50吨的变压器稳稳“”在了早已为它量身定做好的“”中。看到这一幕,负责这次大件运输的李朝辉激动不已,“路上的所有辛苦,总算有了好的回报。

  这台变压器产自新疆。从出厂到抵达工地,行程达3500公里,跨新疆、甘肃、青海、四川4省区,翻越了海拔5050米的雀儿山和多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山。由3个驾驶员昼夜轮换,沿途靠干粮和水撑着,两到三天才停下车来吃一次热饭……最终,原计划25天的行程,仅用15天就顺利抵达。

  最难忘的是途经玛尼干戈一段。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上,氧气含量不足平原一半,汽车的动力也大打折扣,加上泥泞的道路和不时突袭的暴雨,特别是不时遭遇的大小塌方,让驾驶员们开得胆战心惊。“如果我们不往前,身旁万一塌方了怎么办?”李朝辉说,这场勇敢者的“游戏”,让他们终身难忘。

   冰雹风雪突击建设者撤离铁塔

  “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这是唐朝诗仙李白《夏日山中》描绘的炎热景象。但在白玉县昌台镇的高原山岭中,却是另外一番景象:这里平均海拔4500米,8月的风已开始刺骨,还夹杂着雪和冰雹。这里气候变化莫测,被建设者们形容为“一日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8月23日上午,国网乐山供电公司副总经理、工程指挥长白学祥,率建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相关负责人检查甘白线N1249-N2001段及纳塔变电站。在离N2001铁塔约150米左右时,天空突然下起雪来。尽管疾风卷着雪片吹得人眼睛都睁不开,一行人还是顶风冒雪来到塔下完成了检查。

  在位于小地名“乱石滩”的N1136铁塔,忙着组塔的工人们则遭遇了一场冰雹的袭击。“短短5分钟,晴空万里变得乌云密布,黄豆大小的冰雹噼噼啪啪就砸了下来。”2标段项目经理郑崇军说,幸好之前观察到了气象变化,工人们及时从塔上撤了下来,“找安全地方躲着,待冰雹过去后,又开始接着干。

   海拔4915米处18天建通天之塔

  最高海拔5200多米的卓达拉山,位于甘孜县与白玉县交界处的甘白路上。在这座大山的海拔4915米处,要建110千伏甘白线最高的N1072号铁塔,这也是白玉县110千伏输变电工程最高的施工点。这里山势险峻、气候无常,美景如画却鲜有人迹,当地人也只是在7月才偶尔前来采摘雪莲。

  “110千伏甘白线是国网乐山供电公司电建史上最艰难、最具挑战的工程。”在建设者们看来,N1072号铁塔无疑是难中之难和重中之重。最直接的困难是海拔太高、交通不便,运送塔材的马帮无路可走,现开出了一条乱石路,而骡马在高原上运力十分有限,平时运400公斤的骡子,在这里只能运100多公斤。

  交通不便还导致大型挖掘设备无法到场,5米深的塔基坑只有靠人工挖掘。工人们挖一桶土石,就要喘着气歇几分钟。如此恶劣的施工条件下,光是筑塔基就换了两批工人,用了15天才完成。其间,由12头骡子组成的马帮,花了4天才将塔材运上去。最后,又花了3天时间组塔,终于使这座“通天之塔”屹立在了山间。

   完美保障

   5人伙食团 让营地有家的味道

  从2013年7月完成筹备到8月28日正式开工,再到11月冬歇后今年3月继续施工,白玉县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刚好进行1年。这一年来,建设者们创下了国网乐山供电公司电建史的多项历史。“但这不仅是我们的功劳。”建设者们说,这还得益于后方的科学统筹、前线的后勤保障。

  在白玉县普玉乡的偶曲河旁,有几排蓝白相间的板房营地,这里是工程指挥部的驻地。每天早上7点,都会有一声哨声打破宁静,吹哨人是驻地伙食团的“刘团长”。包括老刘在内,伙食团一共5人,负责驻地70余人的伙食。食材和饮用水全部从县城采买,老刘每天要开着皮卡车往返好几趟。

  为了让大家保持健康,老刘十分注意营养搭配。尽管高原上蔬菜种类不多,但老刘总能换着法子让大家吃饱、吃好。遇到有人不能赶回吃饭时,他总会提前把饭菜预留好,放到电饭煲里保温。食物在高原上弥足珍贵,建设者们很少剩下饭菜。但细心的老刘还是准备了几只木桶,将剩饭菜送给营地旁的藏族同胞养牲畜。

   施工队伍到哪 医疗保障就跟到哪

  恶劣的地理气候和工作环境,加上附近常有极易携带和传播病菌的旱獭、狼等出没,给工程建设者们的健康有极大威胁。“而且工程战线长,工人驻地分散,附近很难有卫生院,生病后难以得到及时治疗。”为保障建设者们的健康,国网乐山供电公司决定,“施工队伍到哪里,医疗保障就跟到哪里。

  为此,公司与乐山市沙湾区人民医院合作,在甘孜、白玉、昌台设立了3个医疗一级站,配备了12名医护人员、3辆救护车,备足了治疗高原病和常见病的药品。在此基础上,医疗站还加强了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和州、县医院的合作,开通了就医绿色通道,并建立了二级和三级医疗站。

  在白玉期间,医护人员前往各工人驻地和施工现场开展巡诊,对工人健康状况进行诊治,指导安全用水、安全饮食,并对环境进行消毒。1年来,医疗站完成门诊5500人次、巡诊25680人次,不仅为建设者们的健康保驾护航,还常为附近的藏族同胞提供帮助,成了高原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原标题:国网乐山供电公司 高原上筑起“电力天路

(责编: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