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班禅大师乘愿再来珍贵记忆:剃度时的一句话惊呆所有人

08.12.2015  16:43

  1995年12月8日,西藏日喀则,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在扎什伦布寺坐床继位,延续正统。

  2015年12月8日,依然在西藏日喀则扎什伦布寺,万众顶礼班禅行坐床20周年庆典。

  20年,多少人来人往,青丝成雪,如今,雍容庄严、慈悲谦逊、勤勉精进的班禅大师福泽雪域,先贤可慰,众生欢喜,殊胜吉祥。

  记忆,有温度,即便过了20年。让我们穿越光阴,用心体会——

  恢弘的扎什伦布寺是历代班禅额尔德尼驻锡地。

  1989年1月22日,十世班禅大师在扎寺主持第五世至第九世班禅合葬灵塔的开光典礼。1月24日,大师给各位领导都送了一张照片和签名手表,并说:“希望以后不要忘了我这个胖活佛。”

  此后,班禅大师又主持了一系列佛事活动,因劳累过度心脏病突发,于1月28日晚20时16分圆寂。

  1989年8月19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开展班禅转世灵童寻访工作。一天,一个寻访组来到西藏那曲嘉黎县普通居民索朗扎巴和桑吉卓玛的家。桑吉卓玛一直担心着小儿子坚赞诺布有点口吃这件事。

  但这个有点口吃的小男孩坚赞诺布,却引起了寻访组的注意。他不仅说认识其中的高僧边巴活佛,当他们要走时,更哭闹着要跟他们一起走。 1995年1月,寻访小组派高僧再次来小坚赞家观察。带队的生钦活佛发现小坚赞口吃后非常高兴,他说,这就是非常独特的征兆,因为从班禅洛桑确朗时期就如此,度母说确认班禅灵童的秘密征兆,就是小时候应该有一点口吃。

  寻访工作严格按宗教仪轨、程序和历史定制进行了5年。

  1995年11月29日,藏历木猪年十月八日,认定第十世班禅大师转世灵童的金瓶掣签仪式,在拉萨大昭寺释迦牟尼像前,按宗教仪轨和历史定制隆重举行。

  金瓶被郑重请出。

  有幸现场观礼的高僧和相关人士心情激动,庄重肃穆。

  金瓶按仪轨供奉在释迦牟尼像前。

  在佛祖的注视下,金瓶掣签开始。

  用藏、汉文书写好的3名候选男童名字被一一贴在象牙签牌上。

  贴好的签牌由在场的国务院代表、特派专员、自治区领导和西藏自治区内外佛教界的高僧大德及3名候选灵童的父亲一一核验。

  国务院特派专员叶小文再次验核每一枚签牌后 逐一装进黄绸袋并加以密封。

  扎寺民主管理委员会主任喇嘛•次仁向释迦牟尼像和金瓶叩头礼拜后将3枚名签收入金瓶。有个细节是,喇嘛•次仁先专门看了一下金瓶内是否还有其他东西后才放入签牌。接着,他摇晃数次签牌,盖好瓶盖。

  装进签牌的金瓶再次被放在释迦牟尼像前供奉。

  喇嘛诵经班与在场的高僧大德齐声诵《金瓶经》、《上师贡》毕,请回金瓶,由代理甘丹池巴(格鲁派总法台)波米•强巴洛珠掣签。

  波米•强巴洛珠用右手拨动金瓶中的签牌数次后,取出一枚签牌。

  波米•强巴洛珠将抽出的签牌交给国务院特派专员、时任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江村罗布。

  江村罗布双手接过名签,取下绸袋。

  罗干、叶小文、西藏自治区领导人、高僧活佛及中签男童的父亲都验核了名签。

  国务院代表、国务院特派专员、西藏自治区领导人、高僧活佛、未中签两名男童的父亲验核了金瓶中的两支余签无误后,金瓶掣签仪式圆满结束。 紧接着,第十世班禅转世灵童剃度仪式开始。

  经过履行一系列仪轨后,喇嘛•次仁将灵童抱到台上坐好。整个过程,灵童的神态愉悦中带着威严,在场观礼的人都赞叹:“真是转世灵童啊!”

  最让在场人士震撼的一幕,发生在剃度时。当波米•强巴洛珠面对释迦牟尼佛像,正准备为灵童剪去头上的三股发丝,一旁的高僧也许是担心剃度时灵童转动身体,伸手扶住了灵童的肩膀。此时,年仅6岁、正低头接受剃度的灵童突然扭头将扶着他肩膀的高僧推开,威严地说:“不要靠近,我自己来。”高僧一愣之后,退出了两步开外。之后,灵童顺利完成了剃度。

  1995年12月8日,十一世班禅坐床典礼在西藏日喀则扎什伦布寺举行。

  按宗教仪轨和历史定制,在历代班禅行坐床典礼的扎什伦布寺拉让益格曲增殿,国务院代表、时任国务委员李铁映,国务院特派专员、时任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江村罗布,国务院特派专员、时任国务院宗教事务局局长叶小文主持坐床典礼。

  在李铁映的照护下,在扎什伦布寺僧人高诵《坐床经》声中 ,继任为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的6岁灵童坚赞诺布,安稳地坐上了檀香木根本法床。

  李铁映代表中央政府向十一世班禅颁发金册。

  李铁映代表中央政府向十一世班禅颁发金册。

  李铁映展示中央政府向十一世班禅颁发的金印。

  李铁映代表中央政府向十一世班禅颁发金印。

  十一世班禅为经师摸顶。

  倏忽20年,班禅在中央政府的关怀照拂下全面健康成长。

  祈愿班禅秉承十世班禅大师遗愿,秉承佛教众生平等、慈悲为怀的理念,光大佛法,福泽众生!(本文图片部分截图自纪录片,纪录片几乎全为藏语,注释汉语为翻译。)(中国西藏网 文/刘莉)

(责编: 郭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