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克宗古城究竟魅力何在?让他们如此这般不离不弃

18.08.2016  00:09

独克宗,地处滇西北的一座千年小镇,这里曾经是茶马古道上马帮入藏的一个要冲,在久远的年代里,这里是物资集散地,人们在这里茶马互市,历史的年轮记载着这里的繁华与兴衰。

散发着木头香气的老屋,烙印着马脚印的青石板路,大龟山脚下汩汩流淌的清泉,南来北往的商客……独克宗曾经繁华,也曾经沉睡。在这个小镇里,很多人把独克宗的一缕阳光、一片月光,亦或者是一个石板都融入了自己生活的全部,包括从小在这里生活的本地人和一些到独克宗的淘金者。余德妹和段德华就是众多淘金者中的两位大理商人,十多年来,他们在小镇打拼、在小镇失落、又在小镇上扎根,留下来只有一个理由:希望独克宗繁华再现,涅槃重生。


余德妹(右)和她的波波超市。

2004年,跟随石匠丈夫,余德妹带着年幼的孩子从大理鹤庆来到香格里拉。他们在萧条的古城北门街租到一个屋子安顿下来。丈夫在建筑工地打工,余德妹闲来无事便把租住的屋子整理后,打理成一个小门面开始走上经商之路。

那时,在古城居住的大部分是外来人口,原住户因为古城交通不便、时常缺水而到外围修建新房子搬出去住。在凸凹不平的小镇街巷里很少有人行走,特别是冬季,在暖暖的阳光里,只有那些散发古老气息的老木屋享受独克宗的阳光。余德妹主要卖一点香烟、糖果等物品,每天卖不出多少商品。

随着一些胸前挂着照相机的游人走进独克宗的街巷,余德妹的生意逐渐有了一些小起色。后来,在交通、通信等条件不断改善的年月里,很多对迪庆情有独钟的人来到独克宗古城,来感受这个千年古城的别致风情。2005年,独克宗古城荣膺CCTV“中国最佳民族风情魅力名镇”后,沉睡在历史长河中的古城逐渐苏醒。

破漏的老房子被修葺一新,凸凹不平的街巷重新铺上了光滑的石板,旅游商品店、咖啡屋、酒吧走进了古城,金光闪闪的转经筒矗立在大龟山上,南来北往的游客纷至沓来,独克宗渐渐热闹起来。在月光把古城照亮的夜晚,老屋里传来优美的弦子声,还有吉他弹唱。柔和的灯光把每一条街巷照耀得温暖祥和。余德妹的店铺从一个小小的日用品小店变成了小超市。在四方街旁,她还经营着一个火锅店。

在独克宗古城旅游火起来的几年,余德妹的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她在忙碌中充实地生活着。


段德华(左)在仓房街开了一家百货店。

段德华是在古城开发后第二年来到独克宗古城做生意的,他在仓房街开了一家百货店。初来时,段德华经历了艰苦的创业期,资金不足、没有熟人、没有稳定的客户,但他和爱人还是在这个有浓郁人情味的小城坚持下来,渐渐地把自己变成了独克宗古城的一份子,与青石板一起呼吸、一起享受独克宗温暖的阳光和洁白的月光。

2013年底,有了一点资本的段德华在仓房街寻到一个理想的店铺,投资40万元搞装修,希望能在来年春暖花开旅游黄金季节到来时迎来火锅店的开门红。

很多时候事情总不遂人愿。2014年1月11日,腊月的空气里弥漫着迎接春节的味道。余德妹和段德华他们也像其他古城做生意的客户一样如候鸟飞向老家准备过年时,一场大火吞噬了他们的店铺,等他们闻讯连夜赶回独克宗古城时,只见精心装修经营的店铺已经消失在一缕缕烟雾里。


2014年,独克宗古城发生“1.11”火灾,昔日热闹的独克宗古城四方街在火灾过后,变得满目疮痍。

“那时,我说不出话,连眼泪都流不出来。自己的心血付诸东流,怎么办都不知道,脑子空空的一片茫然。”余德妹说。

看着自己的百货店里的囤货和还没开业就烧毁的火锅店,段德华的妻子受到了精神刺激,恍惚了很长一段时间。

在他们最困难的时候,政府的工作人员来了,烟草公司的人来了,给他们送来了寒冬里的温暖。除了政府补助的5万元,迪庆烟草公司还给他们古城的5户烟草零售户送来了每户2000元的慰问金。浓浓的人情点燃了他们继续留在独克宗古城创业的希望。

如今,余德妹和段德华两家的商铺重新在北门街和仓房街上开了起来。除了经营百货店,余德妹在她家租地修建起来的木楼里开了客栈,向外出租了店铺。段德华开了一家小超市,销售食品、香烟等商品。他们在诚信经营中建立起了人脉,完全融进了独克宗古城。

他们深深地爱着这一片深情的土地。“我们至少还要在这里生活一二十年,现在这里有我们的家,有我们的希望和未来。”余德妹和段德华都这样说。


随着独克宗古城恢复重建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古城样貌初具,越来越多的游客涌入古城。

(责编: 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