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召开明清西藏历史研究暨庆祝邓锐龄先生九十华诞座谈会

30.12.2014  15:10
                2014年12月27日上午九点,“明清西藏历史研究暨庆祝邓锐龄先生九十华诞座谈会”在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二楼西侧会议室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历史研究所和中国藏学杂志社合办。来自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央民族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西藏大学等单位的40多位专家学者,邓锐龄先生的亲朋好友参加了此次会议。
           
              历史研究所所长张云研究员首先围绕邓锐龄先生做学问和做人这两方面做了发言,认为邓先生在做学问方面不为名利;尊重前贤、不薄后生;严谨、求实、创新;终生为学、治学;文字锤炼用心,文风平实儒雅。做人方面,邓先生保持原则不变、初衷不变;关心后学、循循善诱;重视协作、重视集体;宽容他人、理解他人,对邓锐龄先生的人品学问进行了总体评价。接着,中国藏学杂志社社长黄维忠编审作了发言,他认为,作为发表文章最多的一位作者,邓锐龄先生对《中国藏学》杂志做出了突出贡献,平均每年发表一篇学术论文,也是《中国藏学》文章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最多的一名作者。邓先生做学问严谨,成为标杆。从个人来说,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能从邓先生处得到圆满的答案,能得到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先生的帮助,他感到十分庆幸。
       
              邓锐龄接着谈了自己的心得,他说他能讲的有两点,敬业和求知心强。关于治学经验,已在《中国藏学》2014年第4期“九十自述”中有所交代,今天所谈主要围绕读书写作和养生两方面。对于读书与记忆的关系问题,先生认为,只要多读书多涉猎,自然而然词汇量就大了;读书还需注意区分精读与泛读的关系,最好找一些古典的书籍或前辈的著作虚心研读。过去读书不易、借书不易,现在条件好了,网络资源很丰富,但一定不要舍弃书本,要从书本中取得知识。尤其是字典和辞典,我们从父母、老师处能够学来一些知识,但只有字典辞典是永远不会舍弃自己的好老师,尤其在搞翻译的时候,一定要多查字典、辞典,这样才能避免少犯错误。对于写作,先生认为,写作能让人思维清晰,有助于理顺思维,写完一篇文章后一定要“冷处理”,放一周之后再看看,其实修改也是十分有趣的事情,反复修改才能写出质量好的东西。正如西方谚语所说:“花朵虽少,朵朵玫瑰”(a few but roses)。在养生方面,先生认为最重要的是少私寡欲,淡泊名利。此外,求养生不可钻到养生中去,不要走极端。人的身体具有一定的自我调整的能力。作为文字工作者,每天都应有运动,不在于量,但要有韧性,例如做操等,贵在坚持。要随意而为,调理好自己的生活。例如,每天晚上睡前用热水泡泡脚,按摩双脚的大脚趾等。经常练习写书法也能起到收敛心神的作用,让人心里安定下来。
         
              随后,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历史研究所的陈庆英研究员讲述了自己与邓先生交往中的许多往事;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的高德介绍了邓先生编撰《中国历史地图集》时的敬业精神;中国藏学出版社的毕华总编谈了中央统战部档案中有关邓先生当年工作的认真负责;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的厉声研究员提到了邓先生对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创建所付出的心血;中央民族大学王晓义教授建议采访邓先生参与涉藏重大政策的亲历感受,留存珍贵历史资料;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的扎洛研究员用案例说明邓先生与柳陞祺先生在清代藏族史研究中的出色贡献;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的张济川研究员从语言学角度说明邓先生考订历史地名所花费的功夫,以及所显示的功力;季垣垣女士不仅当面澄清了邓先生对明实录、清实录藏族资料辑录工作评价方面的误解,还谈了邓先生的博学和谦虚;陈锡璋先生的女儿陈乃文女士讲述了邓先生在民族所时期好学的往事;中央民族大学的陈楠教授则以明代藏族史研究为例,说明邓先生的卓越贡献;柳陞祺先生的女儿柳晓青女士讲述了邓先生与柳先生探究学问的诸多往事;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当代所所长廉湘民研究员强调了形成学术传统的重要性,认为历史所有一个好的学术传承,而其创立者就是邓先生;历史所梁俊艳副研究员代表历史所的年轻学者发言,讲述了邓先生对大家学术和生活上的帮助和关心;原中国藏学出版社马丽华总编讲述了自己从邓先生著作中受益的事例,此外,中国藏学出版社周华社长、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图书资料馆安才旦馆长、历史所副所长冯智研究员、历史所格桑达尔基研究员等一一发言。最后,张云所长宣读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陈得芝先生为贺邓先生九十大寿所做的一首诗:“历霜犹苍翠,松竹自坚基。宏才辉耄耋,大庆待期颐。”引起大家热烈的掌声。会议氛围温馨亲切、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