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他是男神,有人说他“讨不到老婆”,真实情况是啥样?

26.07.2016  13:42

还记得今年年初在网络上爆红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吗?这部片子火到在豆瓣上的评分超越《琅琊榜》,片中出现的文物修复师们成为“新晋网红”、“故宫男神”,甚至有狂热网友对片中的修复师傅们“表白个遍”。看到这里,广大“单身狗”们是否萌发了“入行”的冲动呢?

△马如高在工作中

然而在屏幕之外,在精美的文物背后,文物修复师们的真实生活却远非如此轻松、惬意。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钻在库房中、工作室里,反复磨炼枯燥的基本功,忍耐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寂寞,还要付出一定的健康代价。甚至有新入行的年轻人因为“怕连老婆都讨不到”,只上了一个星期班就“逃离”了博物馆,这件事情就发生在上海博物馆的家具修复组。然而,明清古家具和漆器修复这个“吓跑”了年轻徒弟的行当,马如高已经干了二十多年。自从他1994年进入上海博物馆开始修复古家具后,各种各样的文物残片和修复工具就占据了他的日常生活。

在马如高的工作室里,有一整箱子的木器碎片。每当有需要修理的家具送来时,他总要在箱子里翻翻找找,看看有没有用得上的零件,这样的“拼图”游戏已经成了他工作中的常态。他曾修复过一件已经碎成了几十片的清代“紫檀雕云龙纹大方角橱”,根据资料一片片拼装、修理、组装起来,最终重现了这件长159厘米、宽78厘米、高222厘米的皇家御用衣柜。

△宝座修复前

△宝座修复后

另一件“紫檀雕莲叶龙纹宝座”的难度更大,因为这座长171厘米、宽111厘米、高131厘米的“大家伙”曾经碎成了200多块。马如高耗费了七八个月的时间悉心研究、揣摩,一点一点地将这一堆“木头块”拼接起来,又根据还原部分的形状和花纹,补上了100多块缺失的部件,经过镶拼、打磨、做旧,终于修复成一件完整的大型宝座。

经过修复师傅的巧手,这件宝座如今已经变得光彩夺目:它后背正中部位以硕大的莲叶为饰,叶脉清晰,上刻“寿”字,莲叶上方雕一正面龙,莲叶下端雕蛟龙出水图样,莲叶两侧围屏均作缠枝莲镂空围栏。更为难得的是,它不但外形精美,还是国内独一无二的文物,若拍卖,估价可以达到几千万元人民币。

2002年,已经修了几百件古家具的马如高又“跨界”修起了漆器。与修复古家具不同,漆器修复师要面对的挑战之一就是漆器使用的生漆会引发过敏。在最初接触漆器时,马如高的手臂上曾经长了许多水泡,为了不让家人担心,马如高“谎称”自己已经放弃了漆器修复,一瞒就是十年,直到2012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家人在电视上看到他接受媒体采访的视频,这才“露了馅儿”。

△漆樽修复前

△漆樽修复后

为了让已有千年历史的漆器重新焕发生机,马师傅拜访了各地的漆器修理专家,多方收集修复资料,终于修复了一大批各类漆器,从单色漆器古琴到工艺复杂的“明代剔犀云纹长方盒”、“清代剔彩八仙祝寿纹桃形大捧盒”,还从糟朽不堪几近报废的一堆残片中抢救出了汉代的“彩绘云纹漆樽”、“彩绘云纹龙头漆勺”、“彩绘云纹漆圆盘”、“彩绘龙纹立雕人像漆耳杯”等珍品。

在二十余年的修复生涯中,“心静”和“坚持”是支持马如高走下去的“秘诀”。许多文物经他的手修复之后,价格就会有大幅度提升,如果愿意的话,通过拍卖和鉴定的相关工作也可以轻松赚钱,但马师傅不喜欢急功近利的“圈钱”模式。正如有一句话说的好:“工匠用工作获得金钱,但工匠不为钱工作。”“古代有些工匠,一辈子就做了几件东西,很精细的,他们不受时间限制,只管慢慢地雕”,在他心目中,这就是最好的工匠。(中国西藏网 文/苏文彦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责编: 郭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