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藏路上的“最后一公里”

31.08.2014  10:42

   中国西藏网 讯 据新华网报道,2013年西藏自治区实现生产总值807.67亿元,比1994年增长了20.2倍;农牧民人均纯收入6578元,比1994年增长了8.2倍。这其中离不开“援藏”20年来为其注入能量。而援藏路上的“最后一公里”成为大家所关注的问题。

  1994年7月,中央召开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提出了“一个中心、两件大事、三个确保”的西藏工作指导思想,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分片负责、对口支援、定期轮换”的对口援藏方针,对口支援西藏的大幕正式拉开。2001年6月27日,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召开,会议确定由国家直接投资312亿元建设,包括铁路、公路、机尝电力、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项目117个。

  在国际上,通常将完成长途跋涉的最后一段里程,被引申为完成一件事情的时候最后的而且是关键性的步骤,在英美常被称为Last Mile(最后一英里/最后一公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组长刘云山在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强调指出:要坚持从群众最关心的具体问题抓起,从群众不满意的地方改起,解决好联系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在西藏,援藏大幕被徐徐拉开的同时,各路援藏干部来到高原,开启解决打通西藏医疗、文化事业等“最后一公里”的历程。

  自2013年7月以来,北京市第7批第1期援藏医生多次下乡巡诊,为农牧民以及当地僧众义诊,每月开展一次巡诊活动,为改善当地农牧民和僧众的医疗条件做出了努力。当第一批援藏医生走完“最后一公里”的援藏路后,第二批援藏医生继续跟进,顺利完成交接。而作为第一批的援藏医生宋征、高志学在完成援藏任务后,自愿留在拉萨继续工作。8月7日,北京市第7批第1期援藏医生在完成为期一年的在藏工作后,离藏返京。目前,北京市第7批第2期援藏的12名医生已经抵达拉萨,将在拉萨城关区、堆龙德庆县、尼木县、当雄县等地,继续谱写援藏故事。

  西藏牦牛博物馆,是北京对口支援拉萨的一个重点援藏工程项目。5月18日,是第38个国际博物馆日,西藏牦牛博物馆举行综合文化活动,这标志着西藏牦牛博物馆开馆预展。这个项目投资1.1亿元,位于拉萨柳梧新区。西藏牦牛博物馆从自然与科学的牦牛、历史与人文的牦牛、精神与艺术的牦牛三个部分展示牦牛文化。博物馆建筑面积8088平方米,加上室外展陈,面积达10000余平方米。当牦牛博物馆即将建成,在为“最后一公里”做积极准备的时候,各界民众纷纷拿出了自己的物品。远离拉萨的藏北申扎县雄梅乡牧民石桑的阿爸阿妈用了几个月时间,亲手捻线缝制了一顶牦牛毛帐篷,从千里之外送到拉萨,坚持无偿捐赠给牦牛博物馆;藏族画家昂桑的画作《藏人》与牦牛博物馆的初衷非常接近,当他得知筹建牦牛博物馆的消息,无偿捐赠了这幅画作;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纪念邮票设计者,著名美术师和收藏家叶星生为牦牛博物馆即兴作画……

  从援藏干部的选拔而言,打通“最后一公里”,真心得到群众的认可和支持,以民生为先,为基层服务。而每项服务工作都有始有终的完成是一个基本的底线要求。政策“走在路上”,服务“停在嘴上”,实惠未真正“落在身上”,形成“末梢堵塞”,这就是所谓的存在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2010年6月,陕西省第六批援藏干部张宇告别父母、妻儿,从陕西出发来到西藏阿里,担任噶尔县委书记。2012年8月21日,噶尔县下了小雨,张宇出席在户外举行的阿里地区基层组织建设年现场经验交流会。由于衣着单薄,他冻得直抖,并因此感冒。当天他在医院输液到凌晨,感觉稍好些后,他让陪同他的同事回去。可8月22日上午,他再也没有醒来。

  援藏路上的“最后一公里”,张宇没能走完……张宇有一个愿望,那就是到2015年和2020年,噶尔县人均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分别迈入阿里地区和西藏自治区前列。如今,这些愿望已经无法在他的手中完成了,但他的梦想,已经深植在2万噶尔人民的心中。 

   (责编:胡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