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援藏教师的心声:天下没有远方 有爱的地方就是故乡

27.09.2017  23:19

  对于西藏而言,教育不仅仅是重要的民生,也是维护民族团结的阵地之一。搞好教育、培育好新一代,是西藏工作、也是援藏工作的一项重点。

  对每一位援藏教师来说,他们在肩负着教书育人、关爱学生的责任同时,也成为了民族团结的使者。这是一项艰巨而有意义的职业,这更是一份光荣的使命。

  

  图为北京市对口支援工作表彰大会媒体通报会 摄影:噶哇扎西

  张大力就是这样一位援藏工作者。在援藏期间,他担任拉萨北京实验中学首任校长。

  谈起对于拉萨的印象,张大力说,虽然离开拉萨回到北京已经一年多了,但是在拉萨生活的点滴还总是在不经意间涌上心头:学校周边的群山、孩子们的笑脸、校园里那棵高大的左旋柳……耳畔也总是回荡起大型实景剧《文成公主》中那段优美的唱腔:“天下没有远方,有爱的地方就是故乡……”对很多援藏干部来说,拉萨已成为自己的“第二故乡”。“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这是诗人艾青的名句,也是援藏人不变的情怀。

  “不要让群山遮蔽了孩子们的双眼,要帮他们插上理想的翅膀,让他们翱翔在雪域之巅俯瞰世界”。怀揣着这样的教育理想,三年前,张大力和他的团队来到了拉萨。欢迎会上,援藏指挥部领导的话掷地有声:“北京援藏二十年来一直遵循着首善标准,拉萨北京实验中学也必须要办成一流学校,要为西藏各族人民提供最优质的教育服务!”朝着这样的办学目标,张大力带领的首任管理团队也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责任,担负起了使命。

  

  图为拉萨北京实验中学校长张大力向记者们介绍学校情况 摄影:孙其

  拉萨北京实验中学拉萨北京实验中学的前身是拉萨市第二高级中学,是一所北京市政府投资2.2亿元援建的寄宿制完全中学。张大力发现,现实情况是十分严峻。刚到拉萨时,拉萨北京实验中学位于教育城的新校址还只是一片200亩的巨大工地。教学楼、宿舍、食堂,各项基础设施还都不完备,还有诸多不合理的设施要改修改建。可是,两个月以后就要开学了,三千师生要吃要住要上课,怎么办?怎么干?想想临行前北京领导的嘱托,再想想对指挥部的承诺,开弓没有回头箭,硬着头皮也得干!来不及抱怨,顾不上适应高原,进藏的第二天,他们就一头扎进了这重重困难当中,开始了援藏的征程。

    建校之初,他们从早到晚每天至少在学校里奔波2万步,也就是说,每天在学校要走上二三十里。由于缺氧,大家走几步,就要连喘几口粗气。10天后,超强的紫外线把他们晒成了“烧火棍”;20天后,缺氧和低气压让他们体重快速下降,于是他们剪短了腰带,勒紧了接着干;30天后,长时间的劳顿让最年轻的邵文杰老师晕倒在了工地上,摔得身上青一块紫一块。

  恰好几天后,邵老师的家属来拉萨探亲,看见他的伤后,老婆孩子止不住地哭。“临走的时候,娘俩含着眼泪拜托我们一定要照顾好他,也照顾好自己。当时,我们当然满口答应,一个个都把笑容挂在脸上,也都把眼泪憋回心里”,张大力回忆道。

  再难、再累,都得挺直腰杆咬着牙向前走,不敢稍作停留。因为他们心里有北京的重托,因为他们代表着北京教育人的形象。经过两年的不懈努力,学校由原来的“大工地”变成了能容纳2700名学生的“山水学府、生态校园”,也成为西藏自治区最美丽的学校之一。硬件上去了,“软件”也不能落后。经过张大力和团队的努力,现如今校园中学生举止文明、行为规范,校风备受称赞。学术氛围日渐浓厚,师资力量日渐提升,老师们在各级教学竞赛中多次获奖,学校也因此成为北师大实训基地和拉萨市以及那曲双湖地区教师培训基地。

  几年来,学校教学秩序井然,教学质量稳步提升,高考成绩连续取得历史性突破。2015年,拉萨北京实验中学的高考录取率从74%提升到80.43%;2016年进一步提升到了90%。一本录取率更是从原来的不足10%提高到25%,各项指标都达到了原学校开办38年来未曾有过的高度。张大力自豪地说:“今年高考又传来更大的喜讯,2014年我们亲手招收的第一批学生高考录取率达到了100%。”这意味着,仅就高考成绩而言,拉萨北京实验中学已经昂首阔步迈进自治区一流学校的行列。

  

  图为蓝天白云掩映下的拉萨北京实验中学 图片来源:千龙网 戚连民摄

    学校的发展得到了拉萨社会各界的赞誉,品牌效应开始显现。2015年学校新生录取分数线名列西藏自治区22所普通高中之首,比2014年整整提高了20分;2016年新生录取分数线又提高了35分,不仅继续名列自治区各普通高中之首,同时还超过了两所重点高中。两年内,录取分数线提高了55分,学校创造了西藏基础教育的奇迹。这也标志着,拉萨北京实验中学从一所没有名气的普通学校,变成了西藏人民认可的热门学校,变成了老百姓心目中的重点学校。北京市委市政府领导到校考察时发出了由衷的赞叹:“这是我见过的最美丽的校园”“这是北京援藏的最成功的项目”。

    两年来,看着学校日益发展壮大,北京援藏团队欣喜不已,学校就像他们亲手抱大的孩子一样。但和所有援藏干部一样,他们都有着对亲人的亏欠和愧疚。团队中有五名教师的孩子在他们援藏期间参加了中考和高考,但没有一位老师离开岗位去陪孩子度过这个人生的重要时期。张大力感慨地说:“因为在学校里还有800多名西藏考生,因为我们也是这800多个孩子的‘父亲’” !

      去年5月,主管教学的宋志军校长父亲突然病危,当他赶回北京时,老父亲已是弥留之际,没能给远方归来的儿子留下只言片语,甚至都没能睁开眼睛看儿子一眼。老宋在电话里痛哭失声,电话这边的援藏教师也是泪流满面。安葬了老爸,安顿了老妈后,老宋又回到了拉萨,比西藏规定的21天丧假提前了12天。没人问他为什么,因为援藏教师心里都清楚,高考在即,他心里放不下这800多个孩子啊!

  两年来,北京教育援藏团队响应党的号召,践行北京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倾尽心力为拉萨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学校办学的成功也离不开后方各单位的支持,市教委、石景山区等很多单位都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大量帮助,正像北京市委书记蔡奇所指出的那样:“提高政治站位,从党和国家大局出发,在支援合作工作中立标杆、做示范。”

  

  图为拉萨河畔 摄影:杜进

  张大力强调,“我们感谢北京,因为北京给了我们和藏族同胞共同筑梦的经历;我们怀念拉萨,因为那里有我们挚爱的学校、有我们挚爱的学生”!拉萨河奔流着一路向西,留下的是圣城的倒影和援藏的眷恋;两岸的群山巍峨,铭记着北京和西藏的情谊,铭记着援藏干部们对祖国的忠诚。(中国西藏网 文/周晶)

    

(责编: 苏文彦)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