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藏干部杨淑文:爱上那块地方,就用情去工作

02.09.2014  17:53

  杨淑文在西藏工作了六年。刚到时,失眠、高血压,高原反应无法逃脱。干满第一个三年决定留任时,丈夫曾不理解,但是,杨淑文最终说服了亲人,又干了三年,成为为数不多的连任两届的援藏干部。

  杨淑文2007年7月到西藏,2013年8月回京,是全国妇联派出的第五、六批援藏干部,也是这两届中唯一的女干部。6年里,她一直担任西藏自治区妇联党组成员、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并担任了促进西藏妇女发展的12个项目领导小组组长等职务。

  一头短发、一身裁剪合体的衣裙、一脸灿烂的笑容,说起话来声音清脆而响亮,杨淑文给人的印象是“精力充沛、干练、豁达”。


杨淑文在办公室,手捧“优秀援藏干部”荣誉证书。刘艳苓 摄

   创新思路为西藏妇女做实事

  在6年的援藏工作中,杨淑文秉承“为西藏城镇和乡村的妇女多做一些好事、实事、受欢迎的事”的原则,积极创办企业、促进就业、改善经营管理、维护妇女儿童权益,用她的话说:“努力把引领、联系和服务广大西藏妇女作为妇联工作的生命线,把妇联组织建成深受西藏妇女热爱的温暖之家。

  为鼓励当地妇女就地就近创业和居家灵活就业,2009年,杨淑文开始在西藏推动妇女小额贷款项目。“这项工作难度很大”,杨淑文深有感触地说。为此,她走遍了拉萨、日喀则、阿里、林芝等地市,推动西藏自治区财政设立了1000万妇女小额担保财政贴息基金,协调财政、社保和金融等各地方政府部门,推动西藏自治区政府制定新的政策降低贷款风险,还要组织现场发贷,提供培训。对于那些不仅经营得好、还创造了就业机会的小企业,她采取了“以补带奖”的方式将效益最大化,使这样的企业成为了带领当地妇女增收致富的模范。到2013年6月,仅拉萨市就已发放贷款464.5万元。杨淑文说:“过去,西藏妇女商品意识不够,不愿出来工作。小额贷款项目支持她们自主创业,并帮助她们在当地就业。

  在杨淑文的引领下,一些西藏妇女带头人也开始自主创业。在那曲班戈县的跑马节上,藏族村妇代会主任卓玛自发组织起了做服务的业务,一次就赢利了1多万元的服务费。回去后,除每人分得一些钱外,卓玛还计划用剩余的钱办服装厂。钱不够,她就组织集资。第一次只筹集到了150元,县妇联得知后,觉得“是件好事”,就给她资助了3000元。当杨淑文得知卓玛和姐妹们缺资金购买发动机和挂衣架时,立即协助筹款,并请人将1万元钱捎到了班戈县。“她们特别高兴。过去她们“等、靠、要”的思想比较重。后来,经过引导,观念上发生了变化。”杨淑文说。

  在帮助西藏妇女致富的同时,杨淑文也不忘积极引导西藏妇女做好环境保护。她支持发展了“三八绿色工程基地”项目,鼓励妇女房前、屋后种树,建果园基地,如“三八”核桃林、生态林等。这些项目起到了示范作用,使西藏女性不但提高了环境保护意识,还从种植经济林中获得了收入,做到了发展和环保两不误。

  援藏期间,杨淑文还积极将全国妇联的新公益项目引入西藏,为农牧民妇女送去温暖。如推进在西藏开展妇联系统与邮政系统合作的“母亲邮包”项目。这是一项在“母亲节”期间由社会捐款向贫困地区妇女献爱心的公益活动。在她的策划下,一周内就获得了来自西藏干部职工和社会的50多万元善款,使2600多名贫困人员受益。每件价值300元的爱心包裹,内装小毯子、小被子、手电筒等当地妈妈们常用的物品,被送到了西藏农村的贫困妇女手中。“这些用品传递了社会的关爱,也帮助了她们,有教育意义。”杨淑文说。

   “高调做事、低调做人”为信念

  与许多人不同的是,杨淑文一直在“享受这份工作,快乐地学习、工作和生活。” 刚到西藏时,杨淑文也与所有援藏干部一样忍受着高原反应的痛苦。她常常睡不好觉,高血压,有时脑子一片空白。她说自己对体温是“麻木型”的,发烧不发到39度就没有感觉。但是,她还坚持用许多人周末休息、补觉的时间,参加了在西藏大学的“中国少数民族史研究室课程”进修班。她表示,通过学习,有助于进一步了解西藏社会制度的变迁、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社会进步、民族政策、藏传佛教的发展、民风民俗、藏族文化等,以便做好顶层设计和长远谋划。

  杨淑文认为,除了援藏干部的一份责任,还要给自己一份责任。6年中,她先后带领妇联等部门人员赴拉萨、山南、日喀则、阿里、林芝、那曲等6地市的县乡村,行程万余公里,最高海拔6000多米,完成了对有关妇女儿童法律法规的督查、自治区普法检查和妇联工作调研等工作,促进和参与完成了《西藏自治区妇女权益保障法实施办法》的立项、修改、颁布和宣传工作,提交了在西藏贯彻实施《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执法检查报告,参与《儿童权益保障法实施办法》、《职工生育保险办法》、《西藏自治区“十二五”卫生事业规划》和《“六五”普法建议》等30多部涉及妇女儿童权益的法律法规及政策的修改,促进了妇女儿童法权益的保障。

  作为西藏妇联副主席,杨淑文一直坚守“高调做事、低调做人”的信念,工作中注意尊重当地妇女,把感情融进去。6年里,除开展西藏妇女发展项目之外,杨淑文个人还捐助了16000元给当地贫困妇女。到西藏后,她快速自学了一些经络学和中医保健的知识,谁遇到问题就把偏方告诉她。她从不摆架子,经常对别人说,“你就是我的老师。”藏族妇女们都愿意交她这个“有思想、愿意帮助别人”的朋友,平时她们都亲切地称呼她“主席大姐、杨大姐或淑文”,也给了她很多帮助。

  对此,杨淑文认为“做好是应该的。”她说:“爱上那块地方,就用情去工作。既然选择了援藏,就要本分、投入和努力地去做。我愿意去做,无怨无悔。”当地妇女都称赞她说,“看到了杨淑文,就看到了全国妇联的榜样形象。”杨淑文也因此赢得了“妇联优秀党员、全国巾帼建功先进工作者、第六批优秀援藏干部”等荣誉。在刚刚结束的全国对口援藏20周年电视电话会议上,杨淑文又获得了“优秀援藏干部”的称号。

   亲人的支持是事业的源泉

  西藏路途远、工作多,用杨淑文的话说“忠孝不能两全”。说到家里的支持,杨淑文不能不提自己的丈夫和婆婆。

  杨淑文进藏前,丈夫在新疆工作了10年,当刚刚解决了两人分居的问题后,杨淑文又去西藏工作了。在第一任期满后,杨淑文被当地组织挽留继续留任。经过三天的思考,她下决心继续坚守在自己热爱的岗位上,再干三年。当她把这一决定告知丈夫后,丈夫的第一句话就是严肃地说“你没病吧?”但是,经过她耐心细致的说服工作和坚定的决心, 终于感动了丈夫,赢得了他的理解和支持。在杨淑文6年在藏工作期间,丈夫一个人肩负起了两家的重担,使她得以全身心地投入到西藏的工作中。对此,她心存感激。

  谈话中,她提的最多的是婆婆。她说:“我们婆媳俩的感情特别好,关心你的人,除了妈妈,就是婆婆,我与婆婆有着深厚的母女情。以前我一天到晚忙,孩子都是婆婆帮我看大,家里、家外都是婆婆管。后来婆婆岁数大了,我又进藏了,也照顾不了她。”对于她长期离开家,婆婆却从无怨言,还常打电话告诉杨淑文不要惦记她。

  虽然被时空阻隔,杨淑文觉得“与家人的沟通和感情的培养很重要”。婆婆和丈夫都时常往高原上给她打电话。婆婆每次都问“杨淑文,你干嘛呢?”说到这里,她爽朗地笑起来。她觉得给家人最大的回报就是要“好好表现,把这边的进步和工作表现都告诉他们。

  “西藏是我第二故乡

  2013年8月,杨淑文圆满完成援藏任务后,回到了北京。刚回来后的一段时间里,她反到不适应了,身体上出现了低血压、胸闷、牙痛等症状,而更多的是对高原工作生活的那份眷念。6年的历练给了她宝贵的精神财富。杨淑文在工作体会中写到,“我所熟悉的人,大学毕业后多直接到高层机关和中外大型企业工作,对地方工作缺乏了解和锻炼,更缺少一种深刻的感情。援藏6年,才感到西藏工作的不易,这是我人生中最精彩、最值得怀念的6年。我将永远珍惜这笔精神财富,这笔财富也将让我受益终生。

  说到对西藏的思念,作为理科生的她,情不自禁地吟起一首诗《思念》。

  “……

  我心仍在飞翔,飞回雪域珠朗;

  神灵邀我同祝,诸君如意吉祥。

  他乡亦非他乡,我爱今日西藏;

  携手同心共勉,建设第二故乡。”

  她吟诗时,手拿着一支铅笔,眼睛眯着、凝视着前方,似乎已重新回到了她梦牵梦绕的雪域高原。

  杨淑文在结束援藏工作回京前曾深情地写到:“我在西藏的工作就要结束了,可援藏工作不会结束,我对西藏的感情不会结束……我舍不得离开这里的蓝天、白云,舍不得这里的雪山和江河,更舍不得在这片热土上与之共同工作过的兄弟姐妹。

  “6年援藏岁月已经让我跟这片高原热土永远联系在了一起,西藏已成为我第二故乡。我会永远关注西藏,努力为西藏妇女儿童事业做些事情,这是我作为援藏干部终生义不容辞的责任!

(责编: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