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初副部长指出要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

22.07.2014  08:33

            2010年9月3日,在全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局长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专题研讨班上,王晓初副部长以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促进社会事业科学发展为题,对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历程、深化改革的基本考虑和下一步的重点工作等内容进行了全面、深刻、系统地阐述。王晓初副部长首先介绍了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历程。事业单位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六大类组织之一,也是民法通则规定的四类法人之一,是一种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组织。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事业单位分布广泛,人才密集,已经成为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基础和骨干力量。目前,全国事业单位共126万个,拥有工作人员3089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约占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总数的67%,占全国专业技术人员总量的44%。事业单位在提供公共服务、创造就业岗位、改善人民生活、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长期以来,我国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管理一直沿用党政机关的管理模式。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这一管理模式的弊端日益显现,存在人事管理方式行政化,用人机制不灵活,实际上的身份终身制,人浮于事、效率不高等问题,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事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为进一步促进事业单位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的需求,更好地发挥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势在必行。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

              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按照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的不同特点,逐步建立健全分类管理的人事制度。2000年,中央下发了《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提出了以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逐步建立适应不同类型事业单位特点的人事管理制度,明确了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方向。2002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原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的意见》,明确了聘用制度的相关政策规定,对聘用制推行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200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明确要求,以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研究制定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党的十七大报告和十七届二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决定》都明确提出,要分类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

                习近平同志在2008年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要求,要健全干部管理体制和相关制度,整体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尽快制定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2009年的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上,李源潮同志提出,要建立健全以即将出台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暂行条例》为核心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

              2009年,中办印发了《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对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作了明确部署。今年中央下发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体制机制创新中,对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党中央、国务院这一系列重要决策和部署,为作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重要组成部分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提供了动力。 1995年,原人事部和中编办在郑州召开全国事业单位机构和人事制度改革工作会议,启动了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试点工作。

            200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下发后,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在全国开始推开并不断深化,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一是研究制定政策,为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提供政策依据,推动改革有序进行。根据改革的进程,我们先后制定下发了加快推进人事制度改革、试行人员聘用制度和有关工资待遇问题处理、公开招聘、聘用合同、岗位设置管理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不断深化。全国27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及部分部委都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制定了事业单位实施聘用制度的意见。各地区和大多数部委都制定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办法。二是以转换用人机制和搞活用人制度为重点,大力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突破改革的关键环节。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各地区各部门根据部里的要求,不断加大工作力度,扩大推行面,实现制度初步入轨,促进事业单位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转变,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三是积极开展改革试点,积累经验,解决改革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原人事部在全国选定了30个试点联系点,各地区也广泛开展了改革试点,不断探索深化改革的路子,针对重点难点问题,完善政策措施,积累改革经验,带动面上改革工作的开展。四是加强分类指导,推进分行业实施。配合行业体制改革,我们会同行业主管部门,研究制定了科研、高校、中小学、文化、卫生、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7个行业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把全面推行与分行业实施结合起来。在岗位设置实施工作中,我们又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14个行业的指导意见,针对不同类型事业单位的特点,加强指导和规范。五是积极参与事业单位整体改革,注重与事业单位机构分类、收入分配、养老保险、财政投入等改革的配套与衔接,建立协调推进的工作机制。经过近些年的不断努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取得了积极进展。一是聘用制度推行面不断扩大。截至去年底,全国签订聘用合同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达80%。二是岗位设置管理制度实施工作全面推开,各地区和部门正在加快制度入轨。目前,全国有30个省区市已经开始实施,其中10个地方基本完成;国务院系统已有119个部门开始实施,占应实施岗位设置工作部门的76%。三是公开招聘制度稳步实施。据不完全统计,5年来,全国参加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的有1100多万人,实际聘用154万多人。四是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法规建设步伐加快。目前,国务院法制办正在加紧修改《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总的来看,通过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逐步改变了按照管理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办法管理事业单位人员的做法,初步转换了事业单位用人机制,淡化了身份,强化了岗位,优化了结构,增强了活力,调动了事业单位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了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在回顾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历程后,王晓初副部长谈了四点体会:一是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改革是发展的动力。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通过改革,转换用人机制,搞活用人制度,调动人员积极性、创造性,为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发展提供人事人才保障。二是必须坚持符合事业单位特点。事业单位承担公共服务职能,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是公职人员。要遵循事业单位的特点,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的要求,建立有别于机关和企业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三是必须坚持分类指导。事业单位数量大、类型多、分布广。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层级、不同行业事业单位的特点,分类推进改革,分级进行管理。四是必须坚持积极稳妥。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是思想观念的深刻变革,体制机制的重要转变,利益关系的重大调整,十分复杂,也非常敏感。要正确把握改革力度、发展速度、群众承受程度的关系,积极稳妥,逐步深化,确保改革平稳有序推进。在总结经验,肯定成绩的同时,王晓初副部长也分析了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也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一是进展不平衡。少数地区和单位认识不到位,推动改革力度不够大,措施不够得力,工作进展缓慢。二是新的用人机制尚未真正建立。聘用的形式有了,但用人机制转换不到位,岗位聘用的基础性作用有待进一步确立和强化。三是一些重点难点问题还需要在深化改革中研究解决。例如,与机构分类、养老保险、财政投入的配套改革问题,编外人员管理问题等都有待进一步探索解决。四是规范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法规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快,对事业单位用人行为、收入分配、职工权益保障等方面的监管力度还不够。这些问题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事业单位的科学发展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壮大,必须通过深化改革来加以解决。王晓初副部长提出了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考虑。他分析了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面临的形势。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党中央对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人才工作作出新部署,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面临新挑战,也迎来新机遇。《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是新形势下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对未来1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作出了全面规划。《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是我国今后一个时期人才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这两个规划纲要都对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确定了改革的方向。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要求享有公平的社会待遇、完善的社会保障、高水平的社会服务和良好的社会环境的愿望不断增强。而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现状,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的需求。党的十七大提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和谐社会建设。事业单位是具有公益性质的社会服务组织,是政府公共服务任务的主要承担者,是发展教育、科技、医疗等社会事业、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是以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提供专业化公共服务的公职人员,是我国人才队伍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只有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转变不适应事业单位发展的体制机制,才能充分调动广大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社会事业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好更多的公共服务,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200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按照“大部制”的要求,组建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新部的职能主要有两大领域,一个是以促进就业、维护劳动者权益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核心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一个是以机关、事业单位公职人员管理为核心的公共人事管理职能。因此,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和人事制度改革仍然是我们的一项重要任务。同时,新部的组建,有利于统筹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人员管理,有利于统筹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有利于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促进人力资源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有利于统筹建立覆盖全社会的社会保障体系,因而也为我们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加强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提供了新的综合职能优势。他阐述了分类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问题。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事业单位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方面与党政机关一样,高度行政化。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对事业单位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探索,积累了许多经验,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事业单位仍然存在定位不清,公共服务投入不足,过度追求市场利益,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在党政机关、国有企业实行重大改革后,急切需要加快事业单位改革,更好地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公共服务,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事业单位改革是一项事关全局的重大改革,其重要性不亚于国有企业改革,其复杂性甚至超过国有企业改革。因此,必须统筹考虑,整体设计,稳慎推进。要对事业单位明确定位,把事业单位作为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核心力量,理顺体制,创新机制,调整布局,优化结构,更好地发挥事业单位的作用和优势。事业单位改革的目的不是为了减少人员、减轻财政负担,而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进一步增强事业单位的服务能力,提升服务水平,促进社会事业的更好更快地发展。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重点是创新体制机制,加快构建公益目标明确、布局结构合理、投入机制完善、治理结构规范、微观运行高效、监管制度健全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要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和管办分离的要求,以促进公益事业发展为目的,以科学分类为基础,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核心,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首先就是要科学划分事业单位类别。目前考虑将现有事业单位划分为从事公益服务、承担行政职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三个类别,承担行政职能的逐步将其行政职能划归行政机构或转为行政机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逐步转为企业。对从事公益服务事业单位,根据承担的职责、资源配置等情况,细分为公益一类、公益二类。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作为事业单位整体改革的重要内容,要根据事业单位分类实行不同的人事管理制度。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转为行政机构的,实行公务员制度;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转为企业的,实行劳动合同制度;从事公益服务事业单位,实行以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在审批编制内设岗,规范人事管理,搞活内部用人机制;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在备案编制内设岗,赋予单位灵活的人事管理权。要注意做好分类推进改革时人员过渡和政策衔接工作。对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转为行政机构,或者与有关部门职能和机构进行整合,人员需要过渡为公务员的,必须按照公务员法有关规定,做好登记工作。严格按照公务员任职条件和规定程序选配人员,保证人员素质。从事经营活动事业单位转为企业的,应当与工作人员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做好聘用合同与劳动合同的转换工作。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做好转企改制单位工作人员社会保险衔接工作,办理档案接转手续。保证转制前已经离退休人员的原离退休待遇不变,转制前参加工作转制后退休的人员,其待遇按照国家有关政策执行。同时,要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公益事业。在人事政策方面,社会力量举办的公益服务机构平等享受政府在人才培养、吸引、评价、使用等方面的各项政策,平等参与政府开展的人才宣传、表彰、奖励等方面活动,政府支持人才创新创业的资金、项目、信息等公共资源向其平等开放。政府制定灵活多样的人才柔性流动政策,鼓励人才有序流动,有关单位和部门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人事劳动关系衔接、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档案转接等手续。尤其需要指出的是,社会力量举办的公益服务机构与其工作人员要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建立相应的劳动关系。主要考虑:一是社会力量举办的公益服务机构不能纳入政府体制内;二是其工作人员不属于公职人员,无法按公职人员办法管理,如人事、工资、退休(养老)等;三是避免攀比。目前,在工资福利等方面,已经出现了民办学校攀比公立学校的苗头;四是有利于社会力量举办公益服务机构的健康快速发展。他在讲话中明确了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研究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要充分考虑事业单位的特点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要求。一是要符合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总体部署和事业单位整体改革的总体要求;二是要充分认识事业单位作为公共服务机构的法人特点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作为公职人员的特点;三是要以转换用人机制为核心,突出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两项重点;四是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宏观管理、坚持规范管理、推进创新管理,同时要尊重事业单位的法人地位,切实落实单位用人自主权。要按照党的十七大要求,坚持解放思想,不断开拓创新,稳步推进改革。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发展社会事业的需要,坚持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方向,全面实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创新管理体制,转换用人机制,整合人才资源,凝聚优秀人才,充分调动事业单位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为促进社会公益事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制度和人才保障。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目标任务是:按照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总体要求,以转换用人机制和搞活用人制度为核心,以健全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形成权责清晰、分类科学、机制灵活、监管有力,符合事业单位特点的人事管理制度,实现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转变,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到2015年,全面建立聘用制度,完善岗位设置管理制度,普遍推行公开招聘和竞聘上岗,建立健全考核奖惩制度。到2020年,形成健全的管理体制、完善的用人机制和完备的政策法规体系。他还就着力推进事业单位用人机制转换谈了具体意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重在机制建设。一是合同用人机制。全面推行聘用合同制度,把聘用合同作为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基本依据,建立起以合同管理为基础的用人机制。事业单位各种形式的用人都要签订聘用合同,同工同酬,一视同仁,通过聘用合同规范单位和职工的基本人事关系。二是公平竞争机制。由国家确定事业单位通用的岗位类别和等级,事业单位作为岗位管理的主体,自主确定本单位具体工作岗位,自主聘用人员,坚持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新进人员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做到信息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实行竞聘上岗制度,逐步实现能上能下,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三是绩效评价机制。建立健全以聘用合同和岗位职责为依据的考核制度,把工作能力、业务水平以及服务对象的满意程度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重点考核工作实绩,同时,规范事业单位奖惩制度。四是分配激励机制。按照中央的部署,实施好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在事业单位收入分配的制度模式、运行机制、方式方法、管理体制等方面体现事业单位的特点,突出岗位、绩效的激励功能,建立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健全收入分配宏观调控机制,理顺分配关系,规范分配秩序,确保分配公平。五是人员退出机制。按照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进程,规范事业单位人员解聘辞聘,完善解聘辞聘的条件、程序和经济补偿方面的规定,研究建立与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相配套的事业单位退休制度。六是监督管理机制。加强对事业单位执行人事管理法规的监督管理,建立制度化、经常化的执法检查监督机制,加大对事业单位违规违纪用人的查处力度,公平公正、及时有效地处理人事争议。同时,要探索理事会等形式的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立事业单位内部民主决策机制和监督约束机制。王晓初副部长着重就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工作重点进行了深入阐述和分析。他指出,当前,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要着力抓好以下几项重点工作:全面推行聘用制度。加快完成聘用制度推行工作,这是用人机制转换的关键。事业单位与其工作人员都应按照有关规定签订聘用合同,建立起以合同管理为基础的用人机制。对关键岗位、骨干人员可按有关规定实行长期聘用,以保持队伍的相对稳定。加强合同日常管理,着重规范聘用合同订立、变更、续订等重点环节。完善聘用制度相关政策规定,制定出台不同行业事业单位实行聘用制度的具体办法。全面实施岗位管理制度。要加大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的力度,加强分类指导,尽快实现岗位管理制度全面入轨,这是实行新机制的基础。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工勤技能人员都要实行岗位管理。国家确定事业单位通用的岗位类别和等级,事业单位按照有关规定自主确定岗位,自主聘用人员,实现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要探索不同类型事业单位岗位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的调整办法,不断优化岗位结构,形成动态管理机制。开展专业技术一级岗位设置实施工作。在事业单位管理岗位推行职员制度。建立健全以岗位职责任务为基础的培训制度,提高各类人员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水平。全面实行公开招聘制度。到2012年,事业单位新进人员,除国家政策性安置、按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由上级任命及涉密岗位等确需使用其他方法选拔任用人员外,应全面实行公开招聘。公开招聘要做到信息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要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逐步打破地域和身份界限,创造平等竞争的环境。要把加强宏观管理与落实单位用人自主权结合起来,坚持规范程序、分类指导、分级管理,探索符合不同行业、专业和岗位特点的招聘办法。逐步建立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信息服务网络。探索建立事业单位关键岗位和重大项目负责人全球招聘制度。到2015年,完善相关政策规定,实现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的规范化。通过公开招聘,扩大选人用人视野,匡正选人用人风气,严把人员“进口关”,提高新进人员素质。大力推行竞聘上岗制度。今年我们正在抓紧研究拟定事业单位竞聘上岗规定。竞聘上岗要成为事业单位内部人员选拔聘用的主要方式。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采取个人自荐或群众推荐及组织提名等方式产生人选,根据岗位不同特点,灵活运用笔试、面试、民主测评或者专家评议等方法竞聘上岗。要以岗位职责任务和任职条件为基础,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依据,严格条件,规范程序,择优聘用。竞聘实行职业资格准入控制的岗位,必须符合准入控制的要求。通过竞聘上岗,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逐步实现能上能下。健全考核奖惩制度。要完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制度,研究制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规定,建立健全以聘用合同和岗位职责为依据、以工作绩效为重点内容、以服务对象满意度为基础的考核办法。要将考核结果作为调整人员岗位、奖励、收入分配以及解除、续订聘用合同的基本依据。建立符合事业单位特点的奖惩制度,充分发挥奖惩在人事管理中的激励和约束作用。完善人员退出机制。畅通人员出口,拓展人员正常退出渠道是改革中的一个难点。要抓紧研究制定规范解除、终止聘用合同的条件、程序和经济补偿方面的规定。事业单位与其工作人员依法解除聘用合同,要按照国家规定做好社会保险衔接工作,办理档案接转手续。研究建立与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相适应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制度。完善权益保障机制。要加强事业单位人事争议处理制度建设,健全人事争议处理机制, 公平公正、及时有效地处理人事争议,维护单位和工作人员双方的合法权益。探索调解的有效方式,鼓励通过调解解决人事争议。加强事业单位人事争议仲裁工作,加大人事争议案件处理力度,做好人事争议仲裁与司法的衔接。完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申诉办法,规范复核、申诉的受理和办案程序。健全领导人员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制度。要坚持正确用人导向,突出行业和岗位特点,明确事业单位领导人员选拔任用的基本原则、标准条件。加大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竞争性选拔力度,探索完善多种选拔方式。结合事业单位特点,探索实行领导人员聘任制,进一步完善委任、选任等多种任用方式。实行事业单位领导人员任期制,建立健全事业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任期目标责任制。以服务和促进公益事业的科学发展为目标,研究确定体现不同行业特点的考核内容和指标体系。改进考核方式,扩大考核民主,坚持以年度考核为基础,加强任(聘)期考核,增强考核工作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要将考核结果作为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领导人员选拔任用、培养教育、管理监督、激励约束的重要依据。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内部民主决策和监督约束机制,加强对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的日常管理监督。到2015年,初步形成比较完备的符合不同行业特点的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管理办法和综合考核评价办法制度体系。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探索建立理事会、董事会、管委会等多种形式的治理结构。不宜建立法人治理结构的事业单位,继续完善现有管理模式。加快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法规建设步伐。制度建设具有根本性、全局性和长期性。加快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法规体系建设,是实现改革目标的必然要求,也是依法行政的根本要求。一是尽快出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暂行条例》。条例是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具有总章程性质的行政法规,研究制定条例是当前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当务之急、重中之重。二是继续按照急需先建、单项突破的原则,加强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单项法规建设。研究制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竞聘上岗、考核、奖励、申诉等配套法规,争取在条例出台后,用2至3年的时间,基本形成以条例为核心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法规体系。三是各地区各部门要结合实际、积极创新,及时总结改革实践中好的经验和做法,把国家的政策规定具体化,不断完善本地区、本部门的政策规章。 王晓初副部长还就确保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顺利实施,对研讨班学员提出了具体希望。他说,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涉及3000多万高素质人才的切身利益,政策性强,关注度高,任务艰巨。各地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积极稳妥开展工作,确保改革顺利实施。一是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二是要加强领导,统筹协调。三是要转变职能,强化管理。四是要结合实际,狠抓落实。五是以人为本,确保稳定。